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蔡蔚

蔡蔚博士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是精进电动(股票代码#688280)创始人。他提出了各向异性电磁场有限元格式,发明了“发卡式”扁线绕组并率先应用于电动化汽车驱动电机,在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碳化硅(SiC)基功率电子控制器、油冷技术、振动噪音和新器件/新材料应用领域贡献卓著。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十余项奖励和荣誉;也是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供应商杰出创新贡献奖、SAE Forest R. McFarland奖等许多国际奖项得主。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12/13
2023

【电气工程大会分会场报道】“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电工学会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电驱动与电机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体现着汽车产品的性能与核心竞争力。发展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是实现电驱动和电机系统高密度、高效率、低机械噪声和低电磁噪声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迈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有效措施。2023年11月24-26日,2023第一届中国电气工程大会暨展览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大会特设“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会。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作为分会场牵头单位,邀请业内15位专家聚焦混合动力产品、高效电驱用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的高性能绝缘材料、SiC器件应用在电驱系统上的优势、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电驱动高压化与大功率超快充技术、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与集成、轮毂电机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能效测试评价技术、电驱技术创新、SiC MOSFET发展现状、多电航空电力驱动技术、新型高导电材料、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化电机驱动系统健康管理技术等议题做精彩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发展趋势。来自全国各地7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研讨。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致辞学会副秘书长高巍博士主持“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分会场开幕式环节,代表学会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嘉宾的宝贵信任和支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精进电动创始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教授首先致辞,对参会的各高校院所及企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蔡蔚教授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变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在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方面,对于驱动电机,稀土永磁电机仍然是主流;当前功率电子控制器IGBT是主流,碳化硅是未来发展趋势;传动机构,减速器是主流,但是变速器和绕组重构是未来的选择方向;系统集成,三合一是主流,多合一是趋势。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深入探讨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亚太电动车协会委员温旭辉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能够深入交流研讨新型电驱动和电机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国的电动汽车电驱和电机先进技术国产化替代提供思考和启发。12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研讨“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分会场分为11月25日下午和26日上午两个时段进行交流。25日下午的报告交流环节,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温旭辉研究员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负责人李道会总监共同主持并为每位报告专家颁发特邀报告荣誉证书。26日上午的研讨会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授宋受俊教授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博士共同主持并颁发特邀报告荣誉证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向阳教授作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教授做了题为《混合动力产品创新现状与前沿技术展望》的报告。徐向阳教授指出,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双碳目标和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等综合决定了混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必将也必须长期共存、战略互补。混动技术路线多样化是发展趋势,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混动技术路线的竞争主要是体现在构型的创新和混动系统的智能能量管理和控制策略方面。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海辉作报告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罗海辉总经理做了题为《高效电驱用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的报告,报告从高效电驱对功率器件的需求、器件的技术发展与挑战以及中车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介绍,着重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需求,阐述了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提升电驱的核心,助推解决里程焦虑。解析了IGBT、SiC器件不断向更加精细化、薄片化等方向发展,满足低损耗、高功率密度要求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最后,以中车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和主要车规产品为例,结合对功率半导体器件新结构、新材料、新应用拓扑的展望,提出了未来高效电驱持续提升的方向。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宇作报告高功率密度电机的发展,对绝缘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宇做了题为《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的高性能绝缘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高功率密度电机特别是800V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绝缘材料的技术需求、目前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四个关键技术瓶颈:耐电晕、耐ATF油漆包扁线的制备技术,耐电晕、耐水解PI薄膜制备技术,耐电晕、耐ATF油柔软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环保硅钢片自粘结胶制备技术,详细介绍近年来巨峰公司相关产品的研发情况、性能及测试评定工作。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负责人李道会作报告碳化硅作为功率半导体中功率转换核心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电控系统。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负责人、高级总监李道会总监做了题为《动力之芯 SiC 与电动汽车》的报告。报告结合碳化硅衬底材料-外延-器件-封装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电动汽车在主驱动、DC/DC、OBC、充/换电站等碳化硅应用领域的前景,分享了针对车规级碳化硅对高功率密度、高性能、高效散热、高可靠性等需求在碳化硅器件结构、先进碳化硅封装材料工艺、碳化硅可靠性验证标准方向的最新进展。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领域副总裁彭鹏作报告当前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已经进入到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阶段,但是充电焦虑仍旧是制约用户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因素。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领域副总裁彭鹏在题为《电驱动高压化与大功率超快充技术路线探讨》的报告中,介绍了全新一代大功率全液冷超充的技术难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华为数字能源面向大功率高压快充创新技术,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的愿景。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动力系统总监于刚华作报告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动力系统总监于刚华在报告《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与集成创新》中,首先介绍了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背景和概况,并对扁线电机、油冷、SiC功率模块、电机轴电流、高效减速器等技术展开了详细分析,分享了电驱动系统结构集成技术、“充电-驱动-加热”功能集成技术以及集成后带来的NVH挑战与解决方案,展望了无稀土电机、轴向磁通电机、轮毂电机、GaN功率模块、系统深度融合等电驱动系统新技术。英国 Protean Electric 集团副总裁章晓峰作报告轮毂电机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分布式电驱动型式,具有结构紧凑,集成便利等特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被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英国 Protean Electric 集团副总裁章晓峰做了题为《轮毂电机技术创新与应用展望》的报告。作为轮毂电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领导者, Protean公司在结构上实现了电机、控制器和制动器的高集成度,开发验证方面形成了全面可靠的试验体系,生产方面业已实现了自动化突破,从2023年起开始连续批量生产供货,累计开发了40+种车型,200+台样车,为轮毂电机产业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海事大学汤天浩教授作报告为了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双碳”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海海事大学汤天浩教授在报告《船舶电力推进现状与进展》中指出,交通电气化是绿色低碳的必由之路,船舶电气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变流技术、传动控制系统以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电力系统与推进系统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报告从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出发,重点分析了船舶电气化——全电船的关键技术,并探讨和展望了未来零碳排放船舶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博士作报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博士做了题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能效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车用电驱动系统的政策法规、技术发展和市场更迭研究趋势,详细介绍了中国汽研在能效评价方面关于损耗机理,测试工况的评价指标,分享了中国汽研在能效标识绿色金融推广方面的应用实践,表示在大数据、车网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汽研将深入探索面向完全融入智能网联环境的汽车能源效率检测与评估技术,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深入探索。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作报告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郑超做了题为《聚焦用户体验,创新电驱技术,成就客户价值》的报告,探讨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价格战、智能化、技术迭代加快、出海加速大的趋势下,作为行业领先的供应商如何应对产业的新的变局。汇川联合动力通过推出动力域多合一、分布式驱动、增程二合一等多个创新产品,助力整车产品力提升;同时,通过AI加持,实现了端云协同的智能化算法,助力研发过程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主动拦截、售后环节的健康管理以及使用阶段的预测性维护,全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安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黄润华作报告随着SiC MOSFET器件技术的进步,其产品已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输变电系统等高功率、高频率和高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黄润华做了题为《SiC MOSFET 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报告,分享了SiC MOSFET器件技术现状及产品开发进展,介绍了SiC材料的优势以及功率器件在电机控制、储能以及电网等方面的应用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分享了五十五研究所在电驱用SiC MOSFET芯片及模块的研发历程以及取得的可喜成果。西北工业大学宋受俊教授作报告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宋受俊教授做了题为《多电航空电力驱动技术》的报告,指出航空电驱动系统面临着严苛的性能要求、极端的运行环境以及复杂的能量变换,带来了很大的研发挑战,尤其是其中一些系统还面临着由特殊结构、温度变化、工况转换等导致的非定常电磁、负载、能量流动等特性的影响;报告主要围绕非定常特性航空电驱动系统感知与调控技术展开,分享了瞬时转矩、相电流、转子位置的估算方法,以及基于转矩/电流比特性的转矩脉动及效率在线寻优策略,重点突出了对环境及工况的自主适应能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召顺研究员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多学科交叉中心副主任高召顺研究员在报告《新型高导电材料研究进展》中,针对“双碳”背景下电工领域对高导电材料的需求,介绍了新型铜/纳米碳复合导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这类新型高导电材料借助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弹道输运特性,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是导电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并指出该材料一旦取得突破,将给电工与能源领域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范涛研究员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高功率密度电气驱动及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部副主任范涛研究员以《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化电机驱动系统健康管理技术》为题,介绍了智能化电驱动系统的内涵,讲述了健康管理技术对于电机驱动系统的价值,提出了电驱系统健康管理的结构、监测模型以及退化动力学模型,展示了团队研制的模块化电机、智能电流、位置传感器以及智能驱动器,所构建的健康管理技术的软硬件平台为推动电机驱动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胡吟风博士作报告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胡吟风博士做了题为《高速化背景下的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研究》的报告,报告针对高速化背景下的永磁同步电机多参数在线辨识问题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与常规中低速域参数辨识不同,高速电机参数辨识首先需重点解决低载波比下模型精度和复杂度之间的矛盾。通过小信号建模,直流注入下死区畸变补偿,高频电流纹波采样,总体扰动辨识等技术,目前已实现针对高速电机的视在电感,增量电感,电阻的辨识和针对无位置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参数鲁棒性的提升。会场掠影电驱动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等电动化运载的核心问题,既是关键技术又是共性技术,涉及材料、力学、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不同学科领域,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均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大会特设的“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专题研讨会达到了非常好的交流研讨效果,切实反映了我国学术界产业界专家学者在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务实推动了新型电驱动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思想碰撞,为国家能源转型和打造绿色环保低碳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11/29
2023

2023第一届中国电气工程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举办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1月24—26日,2023第一届中国电气工程大会暨展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大会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共同主办,以“低碳•绿色•未来”为主题,围绕国家新型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装备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单位搭建展示科研成果及高品质科技服务的平台,为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来自国内外电气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产业翘楚和青年学者共1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克利,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李耀华,清华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所长何金良分别作题为《CPSS-EEE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电动化车辆用高效高功率密度电驱动系统技术》《低碳绿色绝缘材料及装备研究进展》《超高速电磁悬浮与推进技术》《智能绝缘材料及装备应用》的主旨报告。大会围绕当前电气装备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发展,电气工程学科产学融合以及电力能源经济热点和重点领域,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驱动,设立了电气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电驱动创新与电机系统前沿技术、高速电磁推进与磁悬浮技术等10个分会场以及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及产学融合研讨会,共计150余位专家在分会场作报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唐志荣

11/17
2023

第三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在京举办

来源:汽车评价研究院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汽车市场迎来巨大变革,与变革相伴的是产品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纯电动汽车为基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增程式动力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其中,纯电动车占据市场的大半壁江山。11月11日-12日,第三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在京举办,共有18款最具代表性的电驱动车型晋级,其中包括13款自主品牌车型,4款德系车型和1款日系车型。从品牌来看,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有奔驰、宝马、一汽丰田、上汽大众、红旗、广汽埃安、东风奕派、深蓝汽车、飞凡汽车、欧拉、哪吒、腾势、蔚来、小鹏、smart、极氪、智己和极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的评价方法,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评价项目。其中客观部分,包括总成的额定功率密度,以及总成额度扭矩密度、总成的集成度、总成WLTC综合效率、总成的设计先进性。而主观评价项目,包括电动动力响应、中高速的加速性能、制动能量回收性能、电驱总成的声音品质和智能网联。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电驱动系统的评价特点,今年评选委员会盛情聘请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作为评委会主席(双主席制),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主任崔淑梅为评委。作为国家电驱动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两位教授的加入将为评选活动带来更加系统、全面、专业的方向发展。新能源乘势而上,电驱动评价助力产业变革企业新产品不断推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认可度越来越高,是当前汽车市场的一大趋势。与此同时,车企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升了年底购车需求,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出优质且富有竞争力的电驱动产品,将对产业技术提升以及正向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积极的作用。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  李庆文在第三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上,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直言:“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活动的推出,是对汽车电动化发展的积极拥抱,在汽车产业变革时期,将电驱动产品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功能及时评价、展示,将产品亮点、优点、特点及时有效传播给消费者,进而推动汽车产业动力系统的变革。”从构建评选雏形到实车测试,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实车测试及评审会不断优化评选纬度和标准,并通过严苛的测试和专家的主观感受,最终确定其具有高品质、强竞争力的优质电驱动产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委员会主席  徐向阳“第三届评价中,评委会在上市的几十款新电驱动中,优选了18个电驱动产品晋级最终的实车测试,可以看到这些产品技术路线正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品竞争加剧,差异化的竞争让电驱动系统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委员会主席徐向阳表示。技术升级,电驱动成为新赛道在新动力与传统动力相互交融的环境下,专家们在新电驱动产品上寻找到了品牌的匠心巧思,以体验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委员会主席  蔡蔚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委会主席蔡蔚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讲,今年纯电动产品越来越好,其电机的性能,包括振动、噪音、车辆平顺性以及低速稳定性等方面,较去年有很大进步,尤其是自主品牌进步十分明显。”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林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林程直言:“通过对产品的研究可以发现,纯电动车的构型基本上比较接近,技术相对成熟。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型的控制更加机械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更加智能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陈勇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认为:“中国车企在驱动系统机械精密加工和电机精密控制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来源于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拼搏奋斗。”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  于会龙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于会龙表示:“今年相比去年有明显进步的地方,驱动电机的抖动和噪声抑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未来可期,电驱动技术将带来颠覆性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主任  崔淑梅“评价电驱动系统的关键点,第一方面要关注系统是否高效,第二个需要看产品的动力性。今年评选最大的特点就是多电机驱动产品数量居多,成为市场主流。接下来,如何通过材料来提高电机的性能可能是发展的关键点。”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主任崔淑梅如是说。站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风口上,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势力,都在迎接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温旭辉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认为:“目前大多数产品采用高效的永磁电机,其工艺上采用了扁线电机和油冷的技术。其电驱系统也是朝着多合一的方向在发展,是趋势所在。”第三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活动的举办,旨在跟踪企业在电驱动领域的技术储备,把脉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走向,顺应汽车行业全面新能源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引导整车电驱动技术研究和产品制造创新,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汽车评价研究院常务院长  王莉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  席军强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  李盛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王大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副主任  王书翰新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冀2023年11月12日,第三届世界十佳电驱动系统评价评审会顺利举办,出席的评委会成员有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汽车评价研究院常务院长王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向阳,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席军强,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林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温旭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王大方,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主任崔淑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副主任王书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于会龙,新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评价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冀,汽车评价总编辑李强,世界十佳电驱动评委会秘书长孙浩然。        结合客观指标、主观评价打分,经过多轮投票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评审会圆满结束,评价结果将于2024年初正式发布。晋级电驱动系统单电机后驱一汽丰田 bZ3单电机后驱深蓝S7 单电机后驱 广汽埃安 昊铂GT单电机后驱奔驰EQE单电机后驱飞凡R7双电机四驱欧拉闪电猫双电机四驱奕派007双电机四驱红旗 E001双电机四驱哪吒GT双电机四驱BMW i4双电机四驱腾势N7双电机四驱上汽大众 ID.6 X双电机四驱蔚来EC6双电机四驱smart 精灵#3 Brabus双电机四驱小鹏G6双电机四驱极氪X双电机四驱智己LS7双电机四驱极越01

11/02
2023

国内外院士齐聚雄安 热议绿色新能源发展

来源:光明网

10月31日,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在雄安会展中心开幕。论坛以“聚焦绿色新能源,推动交通电动化”为主题,为期3天,由1场主论坛、3场专题活动、9场主题论坛组成。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国际组织等近千名代表,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的交叉融合为方向,展开讨论与交流。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电科院荣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当下,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六大特征和发展机遇,也面临灵活性、韧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各类储能技术、实现源端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等关键举措予以应对。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制氢过程一直依赖于淡水资源,给规模化应用带来了诸多限制和挑战。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认为,未来海水制氢是必然趋势,应转变研究思路,从物理力学、化学扩散视角,把海水中的复杂影响隔绝,在海水制氢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由此为规模化制氢提供新的路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也认为,氢是能源的载体,是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制储运用”稳定的绿氢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以要大力发展氢经济、氢产业、氢能科技,特别是规模化制备,这四大方面的关键核心科技是基础。”谢在库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高比能、高安全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长期致力于动力电池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电池的安全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电池热失控的过程。为此,欧阳明高团队建立了相应的电池安全技术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主动安全应对各种诱因,开发产品为智能电池;本征安全主要是提高电池本身材料的热稳定性,防止热失控的发生,并打造全固态电池;被动安全与安全电池,包括蔓延过程、防控设计和系统开发。“被动安全做到了安全电池,为我们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提供新方法。我们从主动安全正在开发下一代智能电池,安全电池已经全部产业化。要产业化的就是智能安全电池,是将安全技术、智能技术全部结合起来产业化,应该在2025年。我们的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到2030年之间规模产业化。”欧阳明高说。为实现双碳目标,汽车作为交通出行的重要载体,其电驱动化发展和能源供给的清洁化是必然要求。“虽然我国在电机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与国外顶级的电极系统相比,我国该产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认为,低重稀土永磁电机是主流,扁线油冷是趋势;传动系统中减速器是主流,高速减速器/变速器是趋势,绕组重构也是可选的;电驱动总成,三合一是主流,多合一是趋势;系统电压,400V是主流,800V或者更高的电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冷却系统,间接水冷是主流,直接油冷或者混合的油水冷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电动汽车技术相比,电动航空有很大不同,其技术方向需要与航空场景进行紧密适配。清华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扬军认为,涡电动力系统将传统的涡轴、涡桨、涡扇动力与电动化统一起来,是中高速无人机和中重型飞行汽车等新一代装备的主导动力,也是航空新能源动力的创新发展方向。“涡电动力的理论基础是涡电动力气动热力学,重点是高功率密度和高效化发展。 ”张扬军说。为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绿色交通。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Dan Sperling以气候政策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美国加州在全面电动化与燃料降碳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能源转型过程很简单,就两头。一个是源头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加,另外是以用户端分布式能源以及分布式储能等等用户端的响应。”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严晋跃表示,能源系统涉及众多领域,未来的创新一定是一个交叉学科,不仅是工程领域,同时还有和其他学科交叉的、共同的创新。据悉,新能源科学与交通电动化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发起,eTransportation国际交通电动化期刊主办,旨在促进新能源与交通电动化产业创新发展。

10/28
2023

中科院院士揭示国产工业设计软件短板自主可控应“软硬”兼施

来源:⻋东⻄

  车东西10月25日消息,今日,SAECCE2023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在北京亦庄开幕。大会主论坛以《电动时代汽车高效技术》为主题,围绕研发工具软件、混动系统、燃料电池、高效电驱、高安全电池等多个角度,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给予了认可,电动汽车已成为交通出行的重要选择。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需要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电动汽车技术。本次会议邀请到各领域的学术泰斗,分享了汽车制造的各环节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展示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一、培养自主工业软件人才 发展国产行业应用中国科学院陈十一院士的演讲以“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工具软件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强调“自强为本,科技创新”的精神,深入探讨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难点,呼吁整车厂发展工业软件、解决专业设计垄断问题。▲陈十一院士陈院士强调,要构筑产学研生态,抓住人才、产品、市场三方面,提升我国工业设计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工业软件是新能源汽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着力于发展自主工业软件,以降低对国际软件的依赖。此外,陈十一院士还强调了工业软件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以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希望。他呼吁汽车行业在工业软件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为中国的工业仿真软件产业铺平道路。二、先进电驱动技术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在“高性能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产业链创新”主题分享上,由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精进电动创始人蔡蔚教授做主题演讲,他的观点和技术趋势涵盖了电动汽车和双碳战略的多个方面,包括电动车的发展、电机技术,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蔡蔚蔡蔚教授明确指出电动汽车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方法之一,并与我国的双碳目标紧密相关。随后,通过比较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说明电动车的环保优势。并根据模型计算得出结论,电动车可以减少44%的综合碳排放。此外,蔡蔚教授通过对比多种电机设计和制作工艺解释了当代电机的发展方向,展示了主流电机技术的相关路线。这些观点和技术趋势涵盖了电动汽车和双碳战略的多个方面,报告了为目前的双碳目标而迈进的最新科研进展。三、续航不是唯一目标 小电池+高效电机技术推动A级车新能源转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燃料电池汽车的责任专家,同济大学余卓平教授第三个发言,主题是“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与展望”,主要提出了A级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余卓平他指出,在小微型汽车市场中,电动化率基本达到100%,但是A级车的电动化的进程受限于纯电续航要高的思路,有一些缓慢。他表示,A级新能源车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因为它们适合家庭和日常通勤。但是不应该局限于纯电长续航的路线,转而以插电混动,满足通勤为导向的目标。此外,他还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氢能源,预测到达碳中和的时候,我国氢能的需求将激增,而燃料电池汽车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他也提到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其中一些因素包括氢能基础设施和燃料电池的成本。他呼吁政府支持加速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余卓平教授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充满机会,尤其是在A级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包括成本、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四、中国混动走向世界 混动技术是未来在“混合动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分享环节,由吉利动力总成研究院副院长林霄喆带来主题演讲,讲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趋势和意义。▲林霄喆他表示,全球汽车市场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其中欧盟已经规定到2030年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能超过43克/千米。在这一环境下,中国新能源车崭露头角,占据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他提到,特别是混动车型,因其融合了传统燃油引擎和电动系统的优势,在提供卓越的驾驶性能和便捷性的同时,也消除了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助力消费者向更环保的选择迈进。此外,混动技术还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未来,混动汽车将继续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能力,同时提倡系统的集成化、轻量化和小型化,以降低能耗。他提到,吉利的雷神 ( 参数 | 询价 | 图片 ) 混动平台代表了这一趋势,致力于提高混动系统的效率。同时配合跨国合作,如吉利与雷诺的合资动力公司,将为全球混动技术的共享和推广提供机会,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中国混动技术的先进成就。五、智能底盘技术不断积累 国家战略提供历史机遇随后,清华大学张俊智教授进行了主题为“电动汽车智能底盘平台定义”的演讲,揭示了智能底盘技术的背景和总体计划。▲张俊智张俊智教授提到,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底盘技术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从国家战略战略的角度讲,现在将重点放在底盘技术的攻克上,智能底盘需要为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和动力系统提供承载平台,同时要具备认知、预判和控制车辆与地面互动的能力。整个智能底盘的基本属性包括安全、体验和低碳。同时,他强调,相关单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智能底盘技术路线图,定义了相关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涵盖关键零部件技术、总体架构设计技术、切换控制技术、健康状态管理技术和核心测试技术等各个方面。最后,他也提到整个行业的2024年工作计划包括积累研发经验、攻克关键技术和推动技术创新的相关安排,从而促进该领域技术的全面发展。六、红旗自研混动技术 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在会议进行到发动机研发层面的相关分享时,由中国一汽研发总院的赵慧超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了红旗高效混动发动机的研究和实践。▲赵慧超他指出,红旗在动力总成产品和发动机方面进行了精益化、极致化、高效化的工作。未来,他们认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产品将长期共存。他提到,红旗致力于提供高效低碳化产品,满足国家发展、环境保护、用户需求等需求。混合动力因解决用户问题且具备电动车性能,将继续快速发展。此外,红旗还推出了HMP混合动力平台,包括混动发动机、传动器、电驱、电池和智能管理。发动机采用高效率技术,包括高压缩比、伸缩比循环、低阻力EGR等,提高热效率。最后,赵慧超强调,他们承诺在碳中性燃料和内燃机方面继续探索,努力提供高效、低碳、豪华的混合动力产品,为未来的能源需求做好准备。七、解决用户痛点为导向 宁德时代不断突破最后的分享主题与动力电池有关,上场发言的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乘用车CTO高焕,主题为“高安全超充动力电池开发”。▲高焕高焕首先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痛点主要涵盖充电不便、续航里程短、更换电池成本高等问题,其中充电焦虑已成为用户首要问题。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迅速发展,但用户需求持续增长。超级快充技术成为行业共识,以满足高效、迅速充电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对于上述问题,高焕强调,宁德时代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拥有数万名研发人员和高产专利申请数量。其超充产品麒麟电池和神行电池推陈出新,提供高安全和高性能,解决低温充电问题。特别是NP2.0技术改进电池系统热安全设计,降低整车安全风险。它的创新材料和结构设计提升续航里程、电池充电效率和性能。此外,高焕也提到,宁德时代的技术突破使超充体验显著改善,提高了峰值功率,缩短充电时间,适应不同充电桩功率范围,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享受新能源汽车。同时,它在西藏建设超级充电站,为偏远地区提供新能源补充能源的可能性。高焕的分享从新能源汽车用户最关注的两个痛点补能和安全出发,详细阐述了宁德时代在电芯材料体系、电池结构和控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结语:电动化时代高效技术迭出 期待成果落地实现突破“电动化时代的高效技术”这一主题,面向双碳背景下新的中国汽车市场动向。同时,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不同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阐明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论坛针对现在很多核心技术最新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未来发展提出很多极负创造性的洞见和构想。希望我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早日落地。

10/26
2023

媒体关注 | 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科技主管部门,对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激活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极大地推动了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眼下,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加快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成绩也尤为突出。这几天,在省里精心打造的创新创业品牌“双创汇”系列活动——走进芜湖首位产业专场活动上,奇瑞汽车、宏景电子等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现场发布了技术需求,“底盘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软硬件研发”等10个“揭榜挂帅”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田学林这一次的“双创汇”,能够找到很多专业的,有做过这些方面技术的(合作伙伴),节省我们大量的研发资源,对接得非常精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蔡蔚就汽车产业本身,安徽也是领先的,通过“双创”的方式,把产学研系统联合起来,(开展)一些前瞻性的研发,会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活跃强劲是安徽最靓丽的名片。目前,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170多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0家,数量居全国第8位。日前,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安徽省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1152.5亿元,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强度双双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历史新高。安徽省科技厅 党组书记 吴劲松抓一批重大的科技攻关,抓好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高水平的创新型省份助推高质量发展。

10/26
2023

星途星纪元携手大卓智能,共建智驾“星”生态

来源:映车

科技驱动变革,洞见美好未来出行。当前,大模型等AI技术的爆发和落地应用,让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确定性趋势。智驾先锋星途星纪元开启了智能化下半场的激烈角逐,如何更好地推动智驾发展已成为整个业界的新课题。10月16日,全球用户的科技盛宴2023奇瑞科技DAY期间,智能网联汽车高峰分论坛圆满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展开了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的热烈讨论,为汽车产业智能化下半场贡献发展思路和解决方案。自研智驾成就“星”引擎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做了《AICG与智能网联汽车》演讲、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则分享了电驱动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沿技术展望。论坛不仅对智能化前沿技术做了讨论,也分析了关智驾及汽车行业的现状,奇瑞智驾生态链的镁佳科技创始人兼 CEO庄莉分享了汽车行业汽车智能化的成本反思。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谷俊丽博士发表了“引领自动驾驶走进Z时代”的主题演讲。她认为经过近十年的技术孵化和验证期,自动驾驶已进入体验多元融合和持续生长的Z时代。她首次提出自动驾驶行业的“新四化”:产业化、国际化、个性化、多元化。大卓智能作为奇瑞集团“瑶光2025”的重要战略布局,经过一年的发展,已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未来,大卓智驾将首要解决规模化量产,同步实行出海战略,为全球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价值,实现多品牌多市场的多元化产品发展路线。“星”速度照耀星光前路在奇瑞集团推动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向前、向上、向全球进阶的关键路径上,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产品工厂”和“科技工厂”共同构成奇瑞集团的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工厂”大卓智能作为奇瑞集团的自研智驾公司,汇聚全球高科技人才团队,依托奇瑞集团在智驾领域多年持续积累、积厚成势,如今迎来势如破竹的高光时刻。“产品工厂”星途汽车也在向着电动化方向的延伸,推出世界级产品——星途星纪元ES。目前,舒适智驾天花板星纪元ES已开启盲订,首搭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依托高达512 TOPS的超大算力平台,为用户提供省心、省力、省时的“三省”智能驾驶体验引领智能用车新体验。大卓智能自主研发的首款ADAS产品Pilot2.0搭载奇瑞星途车型已启动装车量产,“科技工厂”与“产品工厂”互为助力,共同推动发展“星”速度。按照计划,大卓智能将在2024年实现自研产品50万装车量,2025年达成国内国外各一百万的双百万装车量,用实际行动来推动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化。科技DAY活动现场展示了基于星纪元ES的首个自研并实现落地运营的L4级无人驾驶网约车技术,来自世界多国的嘉宾和媒体积极试乘试驾基于星纪元ES的自动驾驶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展露奇瑞智驾高智实力。通过手机轻松下单即可体验智慧出行,为乘客提供最安全的乘坐体验。360度全方位感知,轻松适应高密度复杂城市场景,实现城市繁华道路自动跟车、主动变道、加速避让等多场景安全驾驶。未来,自动驾驶Robotaxi将在端到端AI、车路云协同等领先技术加持下,真正落地L3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携手向上突破“星”未来生而国际,面向全球。大卓智能拥有业界少有的高科技团队配置,目前已吸引了来自全国及美国、德国等全球7地人才共计1000人加入。其中,奇瑞自动驾驶技术委员会主任、大卓智能CEO谷俊丽博士是中国机器学习领域著名专家,曾任职于特斯拉(美国),担任机器学习负责人;后任小鹏汽车,担任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副总裁,负责中美团队,期间设计的XPilot系统,已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的领军系统。未来三年,大卓智能将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技术栈,打造的ADAS产品Pilot 4.0,实现城市NOA和高速NOA,以及L4级自动驾驶产品Drive 2.0,提供全无人化运营,并围绕奇瑞集团全国十三个生产基地投放1万台载人或载物的车辆。传承“技术奇瑞”视技术为生命、以技术立本的精神。星途星纪元将携手大卓智能,一同打造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地,为全球千万用户提供智能化体验服务,用实力演绎星途品牌向上突破的“星”未来。

10/12
2023

中国电混技术崛起,雷神动力如何成为产业“先锋军”

来源:汽车评价

2023年,可以称之为中国汽车产业引发全球瞩目的关键之年。特别是德国慕尼黑车展的举办,更是让全球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而在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展开的创新浪潮之下,中国车企在混合动力技术上的积淀同样亮眼,甚至已成为重塑世界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格局的主体力量。日前,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2023吉利雷神动力技术品鉴会”在浙江义乌举办,在这场围绕着中国混动技术展开的深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雷神电混的技术特色、优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混动汽车的技术趋势、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坚持长期主义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透露道,近年来,汽车评价研究院始终关注混合动力技术,连读多年围绕着市场中推出的全新插电混合动力以及油电混动产品进行评价,并推出了中国唯一、世界首创的“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评价活动,核心就是为了为企业提供交流技术创新心得、推广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平台,以此引导汽车消费者理性、正确的选择汽车产品。李庆文认为,推出这样的评价活动,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以促进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蓬勃生长,影响全球、引领世界。实际上,在打造雷神电混技术的过程中,雷神动力也是本着长期主义的精神,一步步完成技术积累和创新。据介绍,仅一款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研发过程,就历时5年,采用了全球近500人的工程团队。“过去混合动力是由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相对垄断的一个行业,但是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努力下,中国的汽车企业突破了过去丰田把混合动力当做自己具有垄断利益的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李庆文表示,通过对雷神动力的调研,让行业内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混合动力技术的创新之处,以雷神电混为例,它不仅可以将发动机与电机的优点高效的融合在一起,成为汽车动力系统创新的高地,还将智能控制与发动机、电机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引领。在他看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不仅会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市场占比会超过50%以上。对于雷神动力在电混技术上所坚持的长期主义和持续创新,有必要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特别是雷神混动的创新技术,有望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先进研发及制造成就技术突破在评鉴过程中,与会专家对雷神智能电混变速器DHT Evo印象深刻,它采用了高效强电的高性能超级电混架构,创新性地利用了P1+P3的双电机设计,是一款三挡智能电混变速器,目前已搭载在领克08车型上。雷神电混技术上的创新突破,离不开其背后的强大研发实力以及先进制造能力的支撑。多位与会专家对雷神动力在研发上的孜孜投入表示赞许。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分析道,雷神动力在混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可以对发动机、电机的性能进行各种工况的实验,足见公司对于核心技术的重视。在他看来,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混动技术的技术含量极高,既要兼顾电机驱动,也要覆盖发动机驱动,二者之间要有切换,研发设计的难度很大,同时还要控制NVH噪声,非常考验企业的技术实力。而雷神动力在这方面不仅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还配置大量的资源做设备检测,将创新技术与产品品质并重,这才成就了拥有高性能表现的汽车产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书翰也高度评价了雷神动力的研发及制造实力。他表示,通过参观交流,能感受到雷神动力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一直在走混动的路线,目标精准、定位准确。而在生产环节,其工厂的布局也非常完整。“对核心零部件的制作,包括轴齿、阀板、壳体等,雷神动力均掌握了全过程,且自动化水平很高,装配车间的自动化率高达70%,这些细节都体现出雷神动力的制造实力。”王书翰表示,除此以外,雷神动力完全掌握了软件开发的全流程,从它的底层软件到硬层软件都是自主开发的,着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也侧面验证了一个现实:即雷神动力真正掌握了软硬件正向开发的能力,构建了一个全体系、全流程的研发标准。王书翰认为,雷神动力把智能电混变速器的研发周期从原本的五年压缩到两三年,这种迭代的速度是与他们的研发体系、试验体系建立的完善是分不开的,只有过硬的硬件条件配上精良的研发团队,才能这么迅速地推出创新的电混产品。在产能方面,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认为,雷神动力的义乌微米工厂的产能基本满足了吉利汽车集团大部分车型的需求,也可以为雷神动力后续的销售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勇认为,雷神动力的义乌微米工厂在研发、生产、制造上的革新令人惊喜,无论是生产还是检测验证,都达到了世界标杆工厂的水平,是值得向业界推广的。体系能力显现成果从研发到工厂参观,再到产品的试乘试驾体验,雷神电混给与会专家的惊喜是不断且持续的,这也侧面展现了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实力上的蝶变。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说,雷神动力通过这几年持续不断对混合动力总成的研发,实现了系统上的突破。李盛其认为,雷神动力的电混技术研发突出了系统观,体现了很好的整体性,最终追求的结果也是系统总体的优化,这将给其产品带来很好的综合效率。在他看来,如果中国车企都能保持这样的可持续性,像雷神动力这样搞研究,那么中国汽车工业一定是未来可期的。“不管是混合动力系统,还是变速箱系统、纯电系统,将来不仅仅是赋能于吉利汽车集团内部,还赋能于沃尔沃品牌、戴姆勒奔驰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代表了我们国家动力系统走向世界、走向全球。”蔡蔚表示,雷神动力的产品走向全球,也是在推动中国混动技术走向全球,成为全世界的样板。

09/12
2023

电动化 阵痛与生机之下如何高歌猛进

来源:中国汽车报

编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步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随着补贴退出,在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答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汽车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市场化。本报对论坛上“新四化”概念的迭代与升级进行了详细梳理。详见6~7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行业也必须正视电动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重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包括保有量、市场规模、市场增速均快速增长,形势喜人。但从更宏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角度来看,增长过快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按照一般创新产品的市场普及规律,市占率达到15%~20%时,会进入快速增长和替代阶段,按照S型增长曲线看,市占率在20%~50%阶段,销量增长和普及率提升往往会超出预期。  随着市场发展,新增市场越来越小,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到2027年汽车市场将处于快速替代期。这将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短期结构性风险。对于汽车大省大市而言,汽车兴则百业兴,汽车业将直接影响投资、税收、消费和就业状况。  王青进一步指出,总量过剩问题目前并不是主要矛盾,而是要聚焦于结构失衡矛盾,解决思路在于实现融合互促发展。“依托新能源汽车消化燃油汽车过剩产能是有效途径;代工模式将是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组织方式;而解决整体产能过剩的关键则是优化产业政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指出,从国内趋势来看,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市场快速发展,也在全场景发力。总体上看,虽然各类技术路线都有所发展,实际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痛点。如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问题、低温问题、充电问题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用氢贵等,导致了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均衡问题,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发展不均衡、城乡布局不均衡以及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不均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  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产品创新与前沿技术提出:“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突飞猛进’,但我们还应冷静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混动汽车的渗透率远低于此前的行业预期。在迈向碳中和阶段,混动系统仍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汽车电动化,尤其是混动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技术壁垒还未突破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三电”产业大变革,突破关键性技术壁垒也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贡俊表示,目前电驱动将是电动汽车产业的重点布局方向。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产业,电驱动的技术进步更多来自于材料器件层面,以及与整车的配套发展。  中汽中心首席科学家、新能源专项总工程师、新能源检验中心总工程师王芳在会上分享了关于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思考与实践:“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遇到事故的数量必然会增加。目前电池安全主要从3个方面来考量:第一,从全流程看;第二,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第三,从全场景来看。”  作为整个汽车最重要的一部分,底盘技术也在快速迭代,从传统的底盘到电动底盘,再到现在的智能底盘。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市场战略与产品管理副总裁张连冲表示,未来博世开发的底盘,可以让车辆实现高智能、高效率、更稳定、更灵活、更舒适的运动控制性能,从而提升整车性能。

08/21
2023

高端智力汇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把脉

来源:淄博日报

欢聚齐国故都、相约稷下湖畔。作为全省汽车工程界的高端学术盛会,2023泰山科技论坛——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8月19日在山东理工大学举办。活动现场,汽车行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参会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境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泰山科技论坛是山东省科协精心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品牌,论坛2015年创设,目前已成为省内外影响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科学家与企业家高端对话平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的智库平台。这样的高端盛会和平台为何选择淄博?因为我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入选五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合作城市,拥有全省唯一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和智能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了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淄博市科协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引领着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研发新高度。论坛为媒,这场智慧碰撞将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当天,山东雷帕得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着寻求合作的诚意来到现场。该企业主要生产商用车悬架产品,从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科技创新。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重点的核心科研项目是围绕新能源商用车的悬架产品进行优化升级,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创新研发可智能化调节的悬架产品,这种组合型产品不仅会涉及到原有的机械加工,还会牵扯到精密铸造、橡胶工艺等流程环节,迫切需要与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让专家的研发成果以企业为载体真正在淄博落地,也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一提到新能源,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下游和用户直接打交道的整车厂,但整车厂数量是有限的。我一直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强大,关键零部件产业首先要做强,在这方面,淄博是有基础的。”接受记者采访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蔚深有感触。他说,除了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外,核心零部件、关键零部件甚至辅助零部件,都有未来发展的大机遇和大市场,如果淄博能更好地扶持生产此类产品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那将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很大贡献。近年来,我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并将其列入全市重点发展的20条产业链,大力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双城共建”行动,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达80余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0余个,与吉利、奇瑞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都建立了深入合作,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创新能力。此次论坛还邀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徐永龙、陈清奎等知名院士专家来到我市进行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这是一场汇聚高端智力的盛会,更是凝聚科技力量的碰撞,必将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共3页/21条数据

工作经历

2007.08  -- 2022.09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中心  首席科学家

工作业绩

他提出了各向异性电磁场有限元格式,发明了“发卡式”扁线绕组并率先应用于电动化汽车驱动电机,在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碳化硅(SiC)基功率电子控制器、油冷技术、振动噪音和新器件/新材料应用领域贡献卓著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