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庄 巍

庄巍(1968年-),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联星科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中国青科协常务理事,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电路设计学科带头人。微纳技术和半导体专家。微电子和半导体产业20多年资深经验,曾担任世界200强企业华润集团微电子公司高管职位。创办芯片设计公司,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拥有多项专利,领导中国第一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多系统卫星导航SoC芯片量产,获得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会优秀工程和产品奖。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12/24
2023

省科学院珠海产研院联合承办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之走进广东省科学院活动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

近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主办,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之走进广东省科学院”在广州举行。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为民,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田华出席活动。会议现场本次活动邀请珠海市重大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相关金融及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代表以及技术经理人等80余人组成考察团,通过参观考察、成果发布、项目路演、现场对接等形式,促成“政产学研用”定向精准对接,推动优秀技术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陈为民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省科学院在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的成效。他表示,省科学院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化实施“一院两制三体系四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以市场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技术经理人运营,利益捆绑、利益共享的技术育成孵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机制。他期待通过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让参访企业更好地了解广东省科学院。省科学院也将为有需要的企业、项目方提供技术服务,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助力珠海结出科技创新硕果。陈为民致辞田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珠海市政府与省科学院合作不断深入,双方在促进产学研协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本次活动将有助于参加者全面了解省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为珠海各类创新主体与省科学院进一步深入合作提供重要平台,推动一批高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珠海将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推动多方紧密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也期待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人才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精准对接平台,为珠海市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田华致辞随后,俄罗斯工程院中国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庄巍作题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和全球化》主题报告。珠海市优秀企业代表极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栋杰分享科技创新感悟。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陈国强在会上多维度宣讲解读珠海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期待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在珠海落地发展。6个来自广东省科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在项目路演环节亮相,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与珠海重点产业领域高度契合。路演团队就项目的技术特点、成果转化、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与投资人、企业家、技术经理人展开了深度交流。活动当天,考察团还实地走访了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测试分析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中乌焊接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听取了省科学院各研究所建设情况、研究领域及示范应用介绍,就知识产权、联合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内容与研究所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项目合作及资源共享机制。合影活动期间,省科学院推出成果汇编手册,收集了省科学院500余项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涵盖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稿件来源:广东省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

12/02
2023

汇聚空天“星”力量,共赴大湾区空天发展新未来

来源:中华网生活

11月30日,大湾区协同科技创新论坛一航天卫星技术与应用高峰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球40家产业链企业、65家院所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代表100余人相聚广州,共谋大湾区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发展新动能。科技大咖汇聚广州,共谋湾区空天产业新发展 会议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主办,围绕百年变局之下,空天领域发展新机遇、新模式、新挑战等主题展开学术和产业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大湾区空天产业未来发展新势能。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原少将副参谋长贾文信在会上致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在致辞中表示:大湾区协同科技创新论坛——航天卫星技术与应用高峰会议是广州作为国际学术会议之都,一个非常的有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的一个学术论坛。科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近年来市科协大力推动国际学术会议之都的建设,认真的落实省委的1310具体部署,以及市委的1312的思路举措,不断的提升科协“四服务”的水平。众“星”共聚广州,共赴湾区“星辰大海”据了解,本次会议还发起成立了大湾区空天产业联盟。联盟的发起成立得到了众多空天领域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航天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在投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投资公司。他们将共同参与空天信息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共谋湾区空天产业发展新未来。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奉思、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原少将副参谋长贾文信、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吕晓明等院士专家,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主席、华南国家植物园策划总工蒋厚泉、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会长梁健怡,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等共同参与联盟启动仪式,由赵磊担任联盟秘书长。同时,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钧天航宇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太空(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世纪资本、毅达资本、东方诚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微动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易简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佛山中高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科瑞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签约代表共同上台签约成为联盟首批会员单位。总的来说,大湾区空天产业联盟的发起成立,为广州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搭建起了凝聚国内外空天产业战略资源的平台,将有力推动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空天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优化,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空天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力。百年变局重塑格局,助力湾区空天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期间同步开展了专题圆桌对话,围绕百年变局与空天产业发展新机遇、全面开放视域下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挑战、推进大湾区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主题,共同为湾区空天产业发展凝聚产业发展前沿的智慧力量,共同探索空天产业发展湾区方案。在讨论到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时,与会者们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他们表示,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此次圆桌对话,深入探讨未来航天航空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等议题,通过加强多方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展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在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11/30
2023

聚焦芯片与人工智能!第二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会成功举办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11月22日,由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会暨“新时代·芯智界”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天河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苏国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闵永刚,以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的专家代表等80人参加。 本次论坛以“新时代·芯智界”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大湾区科技智能产业的发展前沿,专注探索“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路径,致力于促进新兴科技成果的转化,共同探索新时代大湾区科技智能产业发展新机遇。会上,我所学科带头人庄巍院士和王立辉研究员分别作《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和全球化》《面向超高速视觉感知与交互技术》主题报告。庄巍院士并主持“芯片与人工智能”圆桌对话。 “花城院士科技峰会”原名“花城科技论坛”,自启动以来已举办22期,参会院士达180余人次,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本期会议得到了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东科技报、腾讯新闻和新浪新闻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力。来源:科研业务部

11/19
2023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庄巍一行到广东省山东潍坊商会走访调研

来源:广东省山东潍坊商会

11月16日下午,潍坊籍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庄巍到广东省山东潍坊商会(后简称“商会”)会长单位、广东省华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走访调研。座谈会现场(左为庄巍院士,右为刘科学会长)商会会长刘科学热情接待了庄巍院士一行,并在商会会客室进行了座谈。刘科学介绍了商会自2014年办会以来的整体发展情况,介绍了商会会员单位对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反哺山东潍坊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双方围绕商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及研究院的主营业务及业绩成果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庄巍院士对商会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商会自2014年创会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对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庄院士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愿意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希望商会在刘科学会长的带领下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继续有效发挥桥梁纽带和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人脉与资源优势,凝聚起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为粤潍两地的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06/03
2023

从农业到芯片,院士齐聚一堂,多领域探讨南沙产业数字化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沙不能没有农业”“芯片是数字化基础,南沙已做了很好的布局”……6月1日下午,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知名企业代表汇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并针对南沙区数字产业发展开展圆桌对话,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院士齐聚,共话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智能治理。6月1日下午,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举办,同一时间,在主题论坛五大平行论坛之一的“院士论坛”上,各院士以及企业家围绕相关领域的数字转型成果,进行了专题汇报,分享现如今透明电网、ChatGPT、智慧农业、以及助力产业数字化等多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想法。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以“透明电网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题进行报告,指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要以能源安全为基础,以低碳化为方向,以电气化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透明电网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支持作用,其中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和设备智能化、强大的软件平台等要素可协作实现电网设备状态透明、运行状态透明与市场信息透明效果。 论坛现场/主办方提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加拿大工程院士、广东省领军人才杜如虚院士针对“‘一带一路’与ChatGPT”进行专题报告,结合ChatGPT的技术优势特点和“一带一路”的国际发展,指出广州以对外型经济为主,具备齐全的产品服务,ChatGPT将从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赋能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则围绕“无人农场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报告,指出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个功能。广州绿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正在“从企业发展看产业数字化路径机会”专题报告中指出,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打造垂直数字化市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广州正通过打造四大总部基地,助力产业数字化,推动智能治理。 论坛现场/主办方提供罗锡文院士:“南沙不能没有农业,要发展智慧农业”火花碰撞。在院士论坛的圆桌论坛分享环节,各有建树的院士、学者以及企业家们围绕“南沙数字化治理创新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与经验,为南沙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当前经济不断地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如何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振兴乡村数字产业,以及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数字产业、振兴乡村助推,是常常被探讨的问题。“我是一个种地的,我就讲讲农业、农民、农村吧” 对此,罗锡文院士回忆道,30年前他曾到深圳去,当地领导曾对他说:“深圳可以没有农村,不能没有农业”。如今,罗锡文院士也把这句话带回南沙。 “南沙要不要搞农业?南沙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南沙要怎样发展农业?我想,还是那句话,南沙可以没有农村,但是不能没有农业,更需要乡村振兴。” 罗锡文院士讲到,农业发展有很多因素,最关键的是三个因素,种子、耕地、农机。而把这三个因素利用好的关键是靠数字技术。譬如,种地离不开施肥,但过去农民都是凭经验。如今用数字技术,用传感器,再用无人机控制,就能准确把控施肥,这就是数字技术对今天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我想南沙处在广州发展的中心,南沙农业肯定要发展智慧农业,关键靠数字化技术,刚才我讲无人农场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数字化感知,只有通过数字化感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才能用来指导无人导致拖拉机,无人驾驶的飞机,无人驾驶的喷雾机,去进行各种精准作业。”论坛现场/主办方提供庄巍院士:“芯片这一块南沙已做了很好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怎么样来发挥中国的芯片力量?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在他所关注的领域谈及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到,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环节,我国都在国际上占有相当的分量,特别是设计这一块,相对发达。而制造,则相对薄弱。但中国是集成电路最大的市场,全球集成电路销售40%以上在中国销售,而在中国销售的这些集成电路中,广东又占了40%以上。所以广东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就实际现实情况来看,广东的集成电路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庄巍院士讲到,目前广东提出目标,要建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正在急起直追的路上,芯片、集成电路是数字化的基础,南沙已经在芯片产业方面做了很好的布局。庄巍院士介绍道,在制造这一块,南沙从第三代半导体入手,从晶圆到器件制造、到封装,芯粤能、芯聚能等公司很早布局,现在应该都已投产,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他认为南沙应该在这个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给予更多产业政策支持。“我觉得现在的方向很对,要加快步伐。”论坛现场/主办方提供“给南沙带来四支非常重要的基金”如今的南沙从智慧高效、绿色低碳、韧性安全、活力宜居、文化繁荣五大维度来对未来城市试点进行规划和部署,力争广东省未来的城市建设综合实验试点在南沙落地,对于数字化和智能治理,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会长梁健怡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梁健怡提到,这几年来,广州市科技创新协会为南沙做了很多创新服务,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和文化创新。梁健怡特别讲到,对于金融创新,协会给南沙带来四支非常重要的基金,其中芯片基金体量大约达到50亿,另外还有基金投入在生命健康领域。据悉,目前健康产业与数字科技结合紧密,是未来大趋势,而如今的南沙也在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南沙大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绿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正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他提到,在南沙形成一个生态链、生态型企业,有较大的空间。此外,南沙地处整个大湾区核心地理位置,是中心枢纽,可以覆盖几个亿人群的大健康管理。另外,到东南亚拓展也是很好的出路,包括出海、跨境等等进行健康品贸易。周正总结道:“对于南沙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第一是生态,打造企业生态产业群,第二是覆盖整个枢纽的大健康管理,第三是可以在东南亚区域进行交流和覆盖。”

03/31
2023

首次!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坐满了寻找传感器机遇的厂商!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近日,小编的朋友圈被南下深圳的朋友刷屏,这些朋友从上海,从北京、从江苏……远道而来。他们来深圳的目的,是为了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办的、迄今岭南地区最大的传感器盛会——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Shenzhen),今日(3月29日)正式开幕。这个大会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中国半导体第三极的决心。在大会举行的传感器高峰论坛上,深圳本地相关资深人士表示,“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此前,深圳市已推出一揽子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许多传感器厂商纷纷来深圳,来粤港澳大湾区寻求发展机遇。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相关媒体披露,3月2日以来,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在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坐满了从长三角南下的芯片厂商,50%以上的传感器制造商都集中于长三角,“长三角管生产,大湾区找市场”已成为今年中国半导体圈子里默认的法则。我们来看看这次展会内外,粤港澳大湾区对发展智能传感器及半导体产业,透露的关键信息。您对本文有什么观点?请在传感器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或在中国最大的传感社区:传感交流圈中进行交流。“像重视集成电路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深圳将智能传感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日(3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传感器盛会——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Shenzhen)首次举行,该大会受到了中国传感器产业广泛的关注,相信这几天关注传感器行业资讯的朋友们,或多或少会刷到关于该展会的信息。该展会透露了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决心,尤其是深圳市打造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的雄心。在大会上,深圳本地相关资深人士表示,“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深圳将智能传感器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圳市区两级联动,仅半年时间就按照“六个一”工作体系,即“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悉数配齐。深圳正在抢抓智能传感器产业爆发期前的入场机会。本次展会即为“一展会”。2021年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增加值规模仅40亿元左右,在深圳的“20+8”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中,智能传感器产业是重要一环,但也是体量最小的集群。在2022年,深圳市针对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布了一揽子规划、政策。其中,《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翻番”、“新增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配套建设3个以上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条兼具量产能力的MEMS中试线”“创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等目标。智能传感器是深圳弯道超车的机遇根据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2022年底调研数据,深圳市智能传感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240家、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专精特新39家。其中,年营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30多家。“深圳要发展的不是一般的传感器,而是智能化的传感器,就需要传感器芯片化。”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表示,对比放入手机的芯片,智能传感器在制程要求上更为宽松。外加,深圳原先在信息化产业上的优势,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或有弯道超车长三角的可能性。再者,智能传感器在深圳有市场,比亚迪、华为、迈瑞医疗等公司,对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量。目前深圳市MEMS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全国最大,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生物医疗、机器人、AR/VR、无人机、卫星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厂商。例如,在MEMS激光雷达上,深圳有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大疆Livox;在MEMS麦克风上,深圳有瑞声声学、意法半导体(深圳)、韶音科技;以及MEMS陀螺仪、MEMS压力传感器、射频MEMS、生物MEMS等多个细分领域。这意味着深圳有望在这个领域里培育出若干独角兽。据相关媒体介绍,深圳市计划通过已有的庞大下游需求,拉动整个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并最终将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打造成千亿集群,成为中国智能传感产业核心。千亿规模,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力度空前2022年,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即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为壮大相关产业,深圳以“一个产业集群至少有一只基金配套支持”的理念,成立相关基金,基金群总规模达千亿级。其中,智能传感器、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共四个重点方向为首批先行产业,基金已在2022年12月落地,规模达165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为50亿。在区层面上,深圳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提及了南山、龙华和光明这三区。虽然宝安区也有不少智能传感器公司,如镭神智能、韶音科技等,但却没有进入本次“20+8”规划中。具体来看,深圳对于南山区的定位重点放在了“产学研”;龙华的定位是“3C应用示范”;而光明任务最重,肩负建设上述所提及的MEMS中试线。该中试线建成后将面向市内外有关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和批量代工服务。对此,深圳市还将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产业园区等相关规划均落于光明区。而光明区也发布了专项产业政策《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中试线建设为主线,围绕“招企业”“强企业”“搭平台”三个维度支持产业发展。2022年11月,深圳宣布在光明区投建一条8英寸MEMS中试线,项目总投资额15.33亿元,建成后一条线产能可达3000片。2023年1月,在全市开工大会上宣布,光明区宣布湾区“20+8”之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为今年工作重点,将在凤凰街道打造一个总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投资81.9亿元的“工业上楼”园区。除总体规划外,为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于近日发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将相关措施不断落实,展现“深圳速度”。其中,对于能够解决智能传感器产业“卡脖子”问题,且未获得国家资金的争取自主解决“卡脖子”重点项目,根据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情况,可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问题投资30%的资助,资助总额最高1亿元。部分重磅政策参看下图: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智能传感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公众号智谷趋势消息,从3月2日起,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长三角和大湾区两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大有在空中“合并”的趋势。繁忙航线背后,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IC厂商圈南下大湾区”的风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南下”的航班里,大半个机舱坐满了IC圈的人。广东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需求驱动下,最早占据应用终端的市场。华为、OPPO之于手机、比亚迪之于新能源汽车、美的、格力之于家电,这些消费电子龙头企业都扎堆在广东。近些年,随着江苏等地开始做模组,上海等地开始造IC。以往广东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会优先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但近些年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自去年开始,不少消费电子企业考虑将原本Plan B中使用的国产化IC器件,彻底替换掉Plan A中的国际品牌。从Plan B到Plan A的进程中,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格局,大湾区的市场将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国产化新兴力量来填补。因此,国产化IC制造商们近期频频南下,为的就是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其中,传感器作为越来越智能化、集成化的电子元器件,已经成为IC圈国产化进程中必争之地。据统计,约有50%以上的传感器制造商都集中于长三角,它们尤为看重广东市场。产品线和应用领域看似两个成长方向,但却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同时完成,需要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区产业分工和联动。多位产业界人士建议,“强强联合,才能一同做大蛋糕。”在分工上,长三角发挥封测制造技术上的优势,深圳集中力量攻克更新、更快、更强的技术;在联动上,长三角用心打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大湾区在应用场景上提供广阔的想象力。在智能传感器领域,长三角和大湾区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一场开诚布公的深度对话。为了促成一场深度交流,朱佳骐所在的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决定继成功举办Sensor China(全球三大传感器展会之一)之后,将从今年开始举办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3月29日至31日,Sensor Shenzhen将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首次亮相。对比以往在上海举办的展会,Sensor Shenzhen将以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及其应用产业链双链互动为特点。“我们这次不仅聚集300多家传感器设计企业,还邀请了20逾条晶圆线制造厂商代表,以及100多家应用端企业。目的就是为了把产业链上下游打通,让技术和产品直接对话。”朱佳骐说。智能传感器等半导体发展大湾区为何落后于长三角?长期以来,广东省半导体产业发展滞后,远不如上海市、江苏省等兄弟省市。据悉是由于错位发展的需要,广东大力发展光电显示产业,而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布局芯片产业,2000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还有华虹半导体这种大晶圆制造厂,重点引入台积电的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形成了国内整条完整的芯片产业供应链,上海的半导体发展有着历史底蕴。当前,广东虽然有大量的芯片设计企业,但芯片制造产线寥寥无几。以传感器产业为例,此前粤港澳大湾区传感器芯片产线缺乏,只有奥松电子等几条MEMS传感器芯片产线,许多企业流片、生产需要到长三角甚至国外寻找代工公司合作。“大湾区消耗了中国进口芯片的40%,有1700亿美元的规模,大湾区在集成电路芯片市场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本地IC和半导体产值只有1700亿人民币,只能满足本地市场20%的需求。”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教授高工庄巍表示。广深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强芯工程”,广东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后来居上,逐步成为国家产业发展布局中的第三极。其中,智能传感器是广东省半导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据2022年4月,广东省工信厅印发《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要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建设。一、成立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0亿,首期200亿):设立子基金、生态子基金和风险子基金;二、粤芯CanSemi12英寸模拟特色工艺线三期四期投资400亿元;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0亿,首期200亿元;四、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首期160亿元,目标300亿元;五、广大融智产业集团,一期100亿元;六、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100亿。并在广州打造我国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及MEMS晶圆量产线,该项目为增芯12英寸先进MEMS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计划2024上半年通线,2025年年底满产。据《广州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广州增芯项目总投资或将达到370亿元!打造集研发、量产制造、封测与应用为一体的MEMS制造平台。一期第一阶段达产后产能2万片/月;一期第二阶段达产后产能扩至6万片/月。根据产能计算,该产线规模远超现有MEMS产线产能,将对我国传感器产业格局有较大影响。相关信息可参看《未来全球最大MEMS晶圆产线开工!》2022年9月,广东越海集成高端传感器8寸/12寸TSV封装项目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将建设晶圆级封装生产线、3D传感器模块生产线,建成12寸TSV封装产能每月1.3万片,8寸及兼容4/6寸TSV封装产能每月2万片,填补了增城、广州乃至广东在“晶圆级先进封装”领域的空白,可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生物医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将超6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40亿元。▲越海生产基地规划图面对在制造上提前布局的广州,深圳也有自己的优势。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在光明区召开的首届中国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上说,“深圳具有市场需求与场景配套的优势,尤其是在出口加工、服务贸易、装备制造业、家电等方面,对产业链有带动作用。而一旦有了物理空间、产业链,资本自然而然也会关注。”郭源生表示,希望深圳能够解决好“谁主导、谁出资、谁运营”这三大难题,探索出“采用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来支撑园区”的示范样本,形成产业链完备、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前,深圳智能传感器产业上打算探索一条“政府主导、平台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举国体制之路。广东省为什么集中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可以看到,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全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会集中精力发展传感器产业?芯片分为逻辑运算、存储器和传感器三大门类,我国已经在上海、北京、武汉、合肥等地建设了逻辑运算和存储器的主要产业平台,而传感器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应用广泛,亟待进一步发展。同时,我国传感器产业羸弱,中高端传感器80%需要进口,传感器芯片进口率达90%已成共识,国产传感器发展空间较大。也即是说,我国其他地区的逻辑运算、存储器等半导体产业布局已相对完善,所以广东选择从传感器产业切入突破。广东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拥有广汽、美的、比亚迪、格力、TCL、华为、迈瑞医疗、大疆等等众多巨型制造企业,具有庞大传感器产品需求,在广东大力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正当其时。早在2021年3月26日,工信部电子司联合广东省工信厅在广州市增城区召开了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对在大湾区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形成了诸多共识。此后,广东省对于传感器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强,尤其是广州市和深圳市这两大经济核心,相继推出鼓励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将传感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广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现状:应用型、商贸型公司多!芯片设计、IDM企业少!传感器芯片制造厂线更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广东省企业中,企业名称或者经营范围内含有“智能传感器”的大中小企业共79212家。按注册资本划分,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的企业有21238家,100-500万的有31787家,500-1000万的有12536家,1000万以上的有13542家,占比分别为26.85%、40.18%、15.85%以及17.12%。但是,广东省传感器企业大多数从事传感器应用或贸易工作,传感器设计企业较少,而传感器IDM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这点与我国传感器产业当前境况类似,而传感器生产、制造类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根据《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披露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传感器生产制造类企业仅有约149家,不仅远少于长三角地区,也少于中部地区和京津翼地区。从省市地区的数据看,广东省传感器应用和贸易企业是各省市中最多的,但传感器制造企业却少于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可见广东省传感器产业在制造生产上短板明显。▲数据来源:《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目前,广东省领先的传感器企业有汇顶科技、道通科技、瑞声科技、奥比中光、万讯自控、奥迪威、南华仪器、奥松电子、安培龙、速腾聚创、镭神智能、戴维莱、飞骧科技、飒特红外等,相关企业介绍和产线信息可在传感搜小程序搜索企业名称查看。据公开信息披露,目前MEMS传感器IDM企业仅有奥松电子一家,汇顶科技、瑞声科技等广东传感器头部企业大都属于Fabless公司。此外,不少传感器生产制造公司的敏感元器件、MEMS裸Die等核心部件,需要向国外传感器巨头采购,本身仅从事传感器的封装、测试、标定等工作,技术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语随着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的首次举行,也发出了深圳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声音。传感器被称为“数据之母”,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窗口”。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突破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与产品的“碎片化”的关键基础。然而我国传感器基础羸弱,中高端传感器90%需要进口已成业内共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亟需突破传感器这个关键“卡脖子”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前沿,责无旁贷。

03/22
2023

大普通信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

来源:财报网

3月16日,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普通信”)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博士、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庄巍院士、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实践教授陈卫先生以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领导、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主任须江教授、大普通信董事长陈宝华女士、大普通信首席技术官田学红博士、大普通信芯片事业部总经理邱文才先生等共同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特别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主持签约仪式。衷心地希望大普通信和香港科技大学把握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利用好大湾区的产业政策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依托各方的特长,汇集双方优势资源,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良性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普通信董事长陈宝华女士是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陈董表示身为港科大学子,我深深地感谢母校辛勤培育,母校重塑了我登高望远的人生理想、授予我知识和全球化视野,让我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也感谢倪校长的厚爱,他常以“学校是以校友的成就作为学校的骄傲”这句话来鼓励、鞭策我成长。大普通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深耕时频领域18年坚守初心,在“广东强芯”工程建设中攻坚克难,成绩斐然。大普通信与港科大(广州)在战略上有着高度的契合,科研方向和技术合作有着很好的平台基础,以此次战略合作为新起点,大普通信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结合港科大(广州)领先的科学研究水平及温院长、须江教授带领的雄厚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人才、应用、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携手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集成电路相关前沿课题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备高度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在以“高性能时钟芯片”为主的信号链技术产品领域推出领先业界的产品,实现双方跨越式发展,共同推动大湾区的“产学研”新模式,助力成就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大普通信董事长陈宝华女士是港科大的优秀校友。港科大(广州)是一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一流高等教育机构,在集成电路、EDA、及相关领域拥有领先的科研实力。其中,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响应国家急迫需要而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是微电子学域的核心。在合作期间,将联合开展科研、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术交流、联合开发设备设施等,全力打造集成电路领域校企联合实验室新典范,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携手攻克高性能时钟芯片技术难题,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在5G应用、通信网络、工控、仪器仪表、医疗、航空航天、定位导航等诸多领域落地,助力国家集成电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在现场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主任须江教授、大普通信首席技术官田学红博士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签约仪式后,嘉宾们还参观了港科大(广州)校园。这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承载着香港科技大学的创新基因。校园内流淌着一条生机勃勃的“小河”,从图书馆蜿蜒至行政楼脚下,微风轻浮着灵动的水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倒映着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教学建筑。“红鸟日晷”象征时间的年轮,三月的校园春意盎然,孕育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和希望,也传递着向上生长的力量。大普通信和港科大(广州)“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成立开启了新的篇章,新的起点蕴含新的机遇,新的征程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将不负韶华,全力打造集成电路领域校企联合实验室新典范。与大雁齐飞,目之所及皆是广袤天空;与红鸟相伴,触手可及皆是日月星辰!

03/20
2023

“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来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丨功能枢纽

3月16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普通信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的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系统枢纽院长李世玮教授、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主任须江教授、大普通信董事长陈宝华女士、大普通信首席技术官田学红博士、大普通信芯片事业部总经理邱文才先生、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先生、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庄巍先生、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会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实践教授陈卫先生以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共同见证、出席签约仪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特别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主持仪式。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发表致辞。他谈到,当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制造业当家,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四梁八柱”,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衷心地希望大普通信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把握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利用好大湾区的产业政策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构建良性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共同推动广东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大普通信董事长陈宝华女士以校友身份致辞。她表示非常高兴、激动能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出席此次签约仪式。她认为,大普通信与港科大(广州)在战略上有着高度的契合,科研方向和技术合作有很好的平台基础,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新起点,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结合港科大(广州)领先的科学研究水平与雄厚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资源、行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提高技术核心竞争力,携手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集成电路相关前沿课题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备高度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实现双方跨越式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大普通信是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致力于研究时钟芯片、高稳时钟、时间服务器和射频无源器件等核心技术及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董事长陈宝华女士是港科大的优秀校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港科大(广州)响应国家急迫需要而建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是微电子学域的核心。本次签约,港科大(广州)将与大普通信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和前提下,共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普通信高性能时钟芯片联合实验室”,统筹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组建一支产学研协调创新的高精尖人才团队,进一步深化对时钟芯片相关前沿课题的研发与商业转化,实现科研水平与商业价值的双重突破。在现场领导嘉宾的见证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主任须江教授、大普通信首席技术官田学红博士分别代表双方进行签约。大普通信及港科大(广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教师亦有出席本次签约仪式。仪式结束后,一众嘉宾还参观了港科大(广州)的校园,并就未来联合实验室具体计划开展了深入交流。大普通信简介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普通信”)成立于 2005 年,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松山湖,公司下设6 个子公司, 5 个研发中心,致力于研究时钟芯片、高稳时钟、时间服务器和射频无源器件等核心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大普通信是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拥有国家级 CNAS 实验室,是国际电信联盟 ITU-T 标准组织成员,与国内多家顶尖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基础研究、技术引入、产品研发上持续高比例投入,获批国内外技术专利、软著、集成电路布图等核心无形资产共计 100多项,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国家级、省级技术奖项等各种科技荣誉奖近百项。陈宝华,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是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实控人。

02/27
2023

首届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明在珠海开赛

来源:广州日报

2月27-28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将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2月26日下午,大赛主办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本届大赛共有2161个团队项目、近1万人报名参赛。“博揽天下英才 共创人才湾区”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魏建文表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面向博士博士后群体的创新创业专属赛事,也是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合作的盛事。本届大赛覆盖面十分广泛。一方面,覆盖区域范围广。本届大赛共有2161个团队项目、近1万人报名参赛,其中港澳和海外报名非常踊跃,港澳地区360名、海外597名博士博士后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113个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包括创新赛57个、创业赛56个。决赛共有37支参赛队,包括海外赛区、香港赛区、澳门赛区、广东赛区(含广东省外)等4大赛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21个地级以上市组队参赛,参赛项目广泛覆盖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7个国家。另一方面,覆盖行业范围广。大赛项目设创新赛、创业赛两个组别,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8大行业的前沿科技领域,与我省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紧密相关,聚焦“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将催生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决赛期间还将同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人才交流大会、博士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配套活动。人才交流大会将汇聚粤港澳三地20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需求,搭建人才引荐交流平台,现场参会近70家单位,累计多达4000多个博士博士后人才需求。在项目对接区和资本对接区,近140家需求单位和全国60多家知名投融资机构将赴现场进行洽谈对接。在落地项目展示区,将精选14个往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优秀落地项目,以实物、图文和视频等方式,集中展示往届大赛成效。在成果展区域,37支参赛队伍参会设展,全方位展示参赛情况、博士博士后事业发展成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港珠澳大桥竣工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大赛本身立足大湾区、联通全球,大赛定位与珠海区域地位和城市品质完美匹配”。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玲萍表示,珠海市正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聚焦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和服务重大战略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创业与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土地使用、产业保障等对接融合,在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创造良好的政策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适宜创新创业主体成长的“生态圈”。“作为本次大赛的东道主,香洲区始终高度重视大赛筹备工作,切实加强人力、物力、经费保障,坚持安全有序有效,为每一支参赛队伍和每位来宾提供优质、专业、贴心的服务,确保办出一届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大赛。”珠海市香洲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高晓燕表示,大赛落地香洲,将进一步推动博士博士后人才集聚,对香洲打好产业第一攻坚战、激发产业创新实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抢占都市经济制高点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大赛给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搭建了很好的交流舞台。我殷切期待粤港澳三地的博士博士后青年才俊,以大赛为契机,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合作,促进智力成果互惠共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学科带头人庄巍院士表示,希望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无愧使命与担当,不负光荣与梦想,敢于创新创业,做科创时代的弄潮儿!希望担任赛事评委的各领域专业投资人、创新创业管理专家牢牢守住公平公正这根竞赛“生命线”,同时发挥指路人的作用,为参赛选手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做他们创新创业路上的指路明灯,为大赛发掘好的项目,培育好的种子。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治家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共2页/12条数据

工作经历

北京联星科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青科协常务  理事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电路设计学科  带头人
曾担任世界200强企业华润集团微电子公司  高管

工作业绩

在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和卫星应用领域做出的创新型工作,应用于国民经济重要部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微电子和半导体产业20多年资深经验,曾担任世界200强企业华润集团微电子公司高管职位。创办芯片设计公司,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拥有多项专利,领导中国第一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GNSS多系统卫星导航SoC芯片量产,获得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会优秀工程和产品奖,打破了外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领导开发系列工业和民用芯片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优良业绩。


科研项目

多次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

学术任职

大连理工大学 兼职教授

获奖信息

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会优秀工程和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