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为7.2%~9%。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尚未建立完善、规范的胰腺癌早期诊断体系,导致胰腺癌早诊率极低、早期诊断率不足5%,约60%的患者首诊时已转移、约30%的患者首诊时处于局部进展期,是胰腺癌患者整体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168197843350806132 (1).jpeg

4月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早筛网联合发起、康德生物作为支持单位的【“癌症之王”胰腺癌的早筛早诊】专场直播顺利举行,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医师郭俊超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康德生物首席科学家肖桂山教授三位重磅专家参与,共话胰腺癌早筛早诊,助力突破“癌症之王”的防治困境。

168197843350674112 (1).jpeg

田艳涛教授发表线上演讲

“80%以上胰腺癌患者首诊无手术机会,中位生存期仅为4-6个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用“三难——发现难,手术难,用药难”来概况胰腺癌的临床特点,强调胰腺癌早筛早诊尤为关键。在演讲中,田艳涛教授详细介绍了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及风险人群,他表示,胰腺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的结果,且环境因素更为重要,我们要以“吸烟、肥胖或缺少锻炼、糖尿病以及糖代谢异常、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这两类需要积极治疗的胰腺疾病”等可变因素为抓手,并及时进行风险人群的筛查,实现胰腺癌的主动防控。

168197843350686020.jpeg

郭俊超教授发表线上演讲

“携带致病突变、易感基因或具有家族病史等关键因素的个体,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要及时接受筛查。”郭俊超教授发表题为《胰腺癌的筛查年龄及方法》的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胰腺癌的适宜筛查年龄及筛查手段,并对胰腺癌的筛查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郭俊超教授指出,目前胰腺癌的筛查手段包括超声、CT、超声内镜以及核磁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中肿瘤标志物如CA19-9检测等生化检查,但现有筛查手段存在难以检出微小病灶、临床价值有限等局限性,未来要更重视癌前病变(IPMN、MCN)的筛查及液体活检、分子诊断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168197843358127047.jpeg

肖桂山教授发表线上演讲

肖桂山教授通过介绍CircDNA、CircRNA、CTC、外泌体等标志物,全面地阐述了胰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并对早期胰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介绍。他指出,miRNA在血液中稳定,含量丰富,是癌症早筛理想的标志物。肖桂山教授表示:“康德生物独创的胰腺癌早检技术,是由4个miRNA组成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能够实现超早期胰腺癌检测,有着96%灵敏度、95%特异性的临床检测性能,显著优于CA19-9的临床分子检测技术。同时,还具有无创、快速检测等优点。”

精彩演讲结束后,田艳涛教授、郭俊超教授、肖桂山教授围绕“胰腺癌早期筛查中的问题和进展”的主题,针对“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如何甄别病症”、“胰腺癌早期筛查的难点痛点及最新筛查进展”、“miRNA在胰腺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进一步推动了胰腺癌早期筛查的学术交流,助力胰腺癌防控目标实现。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9):706-712.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00508-00426.

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将于2023年9月中旬举办,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