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下午,由WTC执委会和日本工程院主办,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承办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中日工程院士论坛在武汉成功举行。论坛主题为“促进星球健康的交通发展创新——碳排放与资源循环的视角”。本次论坛邀请了日本工程院林良嗣院士、三村信男院士、上田多门院士、八重樫武久院士,中国工程院姜德生院士、陈湘生院士、高宗余院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论坛由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计划人才、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主持。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教授、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教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陈峻教授参加本次论坛。

中日工程院士论坛

论坛开始前,刘文杰秘书长、日本工程院中部支部主席林良嗣院士、陈峻院长分别代表论坛主办方和承办方发表欢迎祝词。

刘文杰秘书长致辞

林良嗣院士致辞

陈峻院长致辞

张峻屹院士在开场介绍中强调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性和目标。他指出,特别是自1950年以来,全球进入了一个大加速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指数型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等指标却急剧恶化。减少交通运输部门的碳排放和降低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维护所需资源的消耗是国际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论坛邀请了中日双方的工程院士,就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和资源循环的议题进行讨论。

张峻屹院士主持

日本工程院院士、茨城大学名誉教授、原校长三村信男院士,做 “气候韧性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管理: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报告。极端天气会破坏社会基础设施并产生次生灾害,人们需要使用技术创新达到碳中和,减少极端天气的影响。三村院士的研究领域是全球环境工程和海岸工程,30年来致力于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应对研究,通过减排和建立社会韧性来管理气候变化风险。 

三村信男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院士发表题为 “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建造低碳化战略与实践”的报告。陈湘生院士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控制地层变形技术的研发工作。在报告中,陈院士首先详细介绍了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的碳排放现状,并分享了中国在轨道交通低碳化建设运维等方面的经验。他强调了推进全过程绿色建造和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三项实践措施: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低碳高效长寿命地下结构建造以及节能与地下能源利用技术。最后,提出前瞻性的类人建筑结构设想,规划未来将人体躯干、神经系统、感知器官和免疫系统的概念融入智能化基础设施。 

陈湘生院士作报告

日本工程院院士、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土木学会原会长、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上田多门院士通过线上方式做 “土木工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的报告。土木工程、使用钢铁与混凝土等建筑活动会破坏环境和使用大量能源,人们需要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构建筑活动。上田院士研究领域包括混凝土和混合结构、干预、生命周期管理等。 

上田多门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宗余院士发表了题为 “双碳背景下的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与展望”的报告。高院士设计和研究桥梁工程多年,致力于多塔缆索称重、高铁大跨度桥梁、长跨海大桥等新结构的技术创新。在报告中,他探讨了高速铁路桥梁领域的减碳思路、创新成果和未来愿景。高院士提出了从设计理念、施工工艺、运营养护三个方面展开减碳工作的思路,并提出通过功能集约化、创新结构体系、研发高性能材料、采用新工艺及创新管理模式等手段来实施高路桥梁的减碳措施。 

高宗余院士作报告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理事、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开发者八重樫武久院士做了 “回顾我50年的环保汽车研发历程,思考交通系统的未来”的报告。介绍了在50年的时间跨度内,从燃油车到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汽车技术和能源变化的过程。八重樫院士发明了丰田混合动力系统,就是因为使用了这个系统,世界首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获得了革命性的燃油效率。 

八重樫武久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姜德生院士做 “大容量光纤传感网络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的报告。姜院士一直致力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带领团队突破了大容量光栅阵列传感网络系列关键技术。在报告中,姜院士首先介绍了光纤传感网络在全域信息感知和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分别介绍了它在车辆管控、道路健康、桥梁安全、智慧机场等场景中的实践应用,展示了它能够有效帮助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中的困点。 

姜德生院士作报告

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中部大学卓越教授、世界交通学会WCTRS前会长、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林良嗣院士做了 “城市和交通系统中的循环经济”报告,谈及城市土地管理的经济规律和其在实现碳中和/资源循环的作用。林院士的研究领域是城市化和机动化的相互作用、收缩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融资和价值获取、士地利用和交通的评价、智慧交通与城市等。 

林良嗣院士作报告

最后,张峻屹院士在总结论坛时强调:人类、自然和社会需要建立和谐共生的系统,探索 交通脱碳和资源循环的问题,紧密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筑建城市免疫系统,共谋创建 促进星球健康的交通发展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