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jpeg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召开 共商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化转型之路

11月10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自然资源部地质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自然资源信息化》编辑部承办,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在德清举办。

640-1.jpeg

会议从产、学、研、用等多个角度,探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智能应用关键问题,分析空间智能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共商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化转型之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谭永杰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为会议致辞。

640-2.jpeg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致辞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对分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认为分论坛作为大会深度交流平台,促进了参会嘉宾、企业和用户对时空大数据在技术、产品等方面成果的沟通,以及自然资源智慧化进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他表示,当前地理信息进入了数据爆炸的时代,时空大数据的出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迈进了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凸显的新阶段。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时空大数据的发展,围绕时空大数据的治理、数据库与平台建设以及数据流通交易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将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全面而精准的时空数据的支持。

640-3.jpeg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致辞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建设的职能、工作内容和业务布局。

640-4.jpeg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致辞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致辞表示,在公司刚刚发布的GeoScene 4.0体系中,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发展阶段,GeoScene 4.0把大数据从内到外地进行拓展,包括GeoAI、知识图谱等,随着GIS技术与现代IT技术的融合,GIS在大数据中的作用明显提升。目前,空间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自然资源领域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进步,通过本次论坛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推进空间大数据的发展。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进行了主题分享。

640-5.jpeg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作报告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信息数智化研究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报告紧密围绕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贯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当今技术发展特点,研究了从感知到服务的一系列智能算法,真正实现了人机物融合、空天地一体的泛在感知、认知,并服务于城市的数智化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包括构建人机物一体的综合感知框架,实现人与地理环境的大范围时空信息的全面动态感知;实现多模态时空数据的自适应组织、融合与多层次可视化;发展基于大数据融合挖掘分析方法模型,率先实现个体行为到城市全局体征的监测;整合各行业数据与平台,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大脑,协同了多方主体,在国土空间规划、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社会精细化治理等领域支撑了政府科学决策,实现“三融五跨”新模式。

640-6.jpeg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作报告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以“时空信息融合智绘与智慧国土建设”为题进行了分享。李晓波认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系统性、实时性更强的时空信息基础及对其快速智能分析的能力。充分应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泛在感知、全景国土、智能中枢和场景智能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将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提供重要支撑。其中以不同层次和粒度的国土空间单元为对象,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汇聚与融合最为关键。形成对空间单元画像、空间变化检测、空间冲突分析、空间情景模拟和空间影像生成等智绘能力,以此作为国土空间大模型的核心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内面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审批、监管和评价,对外服务于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政府行业规划。

640-7.jpeg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作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以“大规模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构建技术与应用示范”为题进行了分享。针对简单构造区三维地质模型属性模型构建,提出了基于全球网格剖分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Geologic Information Model,GIM)构建方法,采用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研发了面向大规模GIM模型生成、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网格生成G3Dgrid、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数据管理工具G3DStore和透明雄安大规模三维地质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640-8.jpeg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作报告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以“GeoScene数智化引擎助力智慧自然资源信息化”为题进行了分享。沙志友介绍了易智瑞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新一代国产地理信息平台GeoScene的研发进展和成果。2020年GeoScene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易智瑞公司国产自主可控的研发道路,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推进,GIS技术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GIS技术也随之与时俱进。在自然资源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下,易智瑞公司更加注GeoScene平台在业务协同、数据赋能和智慧化提升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政府数字化改革。

沙志友指出,GeoScene作为易智瑞公司打造的自主可控、技术领先和功能强大的国产地理信息平台,以云计算为架构并融合各类最新IT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集成,拥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与挖掘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以及整合、发布与共享的能力,并在软硬件兼容适配、安全可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最新发布的GeoScene 4.0精琢内核,全面提升三维、大数据、影像、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和应用构建能力引擎,助力业务数智化转型。

沙志友展示了GeoScene大数据技术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用途管制智检服务等方向的实践应用,同时也演示了GeoScene助力城市空间数字底座建设的案例。

640-9.jpeg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作报告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以“关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一点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张毅表示,自然资源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的并存,是数据生产和数据政务应用的结合与并存,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的结合与并存。只有信息化建设与实际业务高度迎合和深度应用,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提出了“实用为先,好用为命,都用为要,久用为业”的畅想。

640-10.jpeg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作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以“智慧自然资源:人人都是传感器”为题进行了分享。唐长增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和结合基层实践经验,论述智慧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内涵、概念模型、业务模型及建设难点,提出基于“天、空、地、人、网、库”协同的智能化监测网络和基于网格化的治理体系等技术路线,并介绍了广西的相关探索。

640-11.jpeg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作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以“深度学习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李丰丹针对区域地质调查中填图对象高精度识别和高精准定位需求,提出了深度学习地质填图技术方法,探索构建了一种“数据+知识+智能算法”驱动的技术应用框架,形成了一套与填图工作同步的AI应用流程和软件平台。

640-12.jpe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作报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以“四维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在时空大数据服务的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张晓东介绍了中国四维新一代商星系统建设进程及后续发展部署。基于卫星资源能力和数据服务平台,四维公司将提供面向全球范围的高精度测绘能力以及面向于各个行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时空信息服务能力。

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提高自然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