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瑜

选矿专业又称为矿物加工工程,最早应用就是古代的“淘金”。2023年10月25日,您走了,神州大地失去了一位精诚“淘金”的科学家。

您自17岁就走上了矿物加工领域的技术研究道路。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您一头扎进知识海洋,决心为国挑战选矿工艺研究这道世界级难题。

您着力最多的是对浮选药剂的研究。多年来,世界上不少专家都在探索,试图找到用极少剂量就能让矿物漂浮并调控不同矿物浮选行为的药剂,然而都收效甚微。

您反复奔走在图书馆、实验室和工厂之间,几乎每晚“鏖战”到凌晨。无数个不眠之夜,您为研究浮选药剂以至“衣带渐宽人憔悴”。那时条件艰苦,实验室关闭,您就在家里做计算,没有计算机就手工算。

“千淘万漉”的努力换来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提出浮选剂分子设计理论;丰富细粒选矿理论,发展“分子载体浮选”及“开孔挡板搅拌器”等技术……这些成就,奠定了我国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1984年,您被任命为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从此开始科研管理“双肩挑”。在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管理岗位期间,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矿物工程科技人才,通过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咨询工作,为国家相关重大战略规划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石头打交道,砂里淘金,您一干就是70载。晚年,您在病榻之上仍心心念念我国选矿冶金和材料事业的战略发展。请您放心,您未竟的事业,后继者将不忘使命,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