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4月启动了首批会士遴选工作。经评选,共有55位院士确认为中国地质学会荣誉会士,1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其中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芳、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玉洪荣登荣誉会士榜单;我校能源学院教授姜在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

\ | /

誉会士

微信图片_20221207105039.png

赵鹏大

赵鹏大,1931年生,辽宁清源人。1980年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数学地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定量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IAMG杂志《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编委及IAMG杂志《计算机与地学(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通讯编委,《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编委会主任,国际地质数据委员会亚洲地区代表、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专门委员。

赵鹏大院士建立了中国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开创了"矿床统计预测"新学科,提出了"地质异常"、"地质体数学特征"、"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新概念、新内容及研究方法,并在这些学科的发展前沿上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生和数十名硕士生。他主持完成的"宁芜地区铁铜矿床统计预测",作为"宁芜盆地铁铜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组成部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20万图幅矿产资源总量预测方法研究"、"新疆喀拉通克成矿带铜镍金资源量预测研究"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地质勘探中的统计分析"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矿产统计预测》获地质矿产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以他为首的科研集体近年应用地质异常理论和矿产统计预测方法,在新疆北山地区发现铜镍硫化物远景成矿带2条,在东准噶尔发现金矿带1条。

1992年获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成为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