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十几人的小厂到我国凿岩机械行业和磁悬浮动力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李永胜用了仅仅十几年。如今,天瑞重工党委书 记、董事长李永胜带领企业研发出的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等一系列节能装备,替代高耗能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企业名片: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磁悬浮动力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单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前瞻布局的四个未来产业、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链“链主”。企业成功研发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制冷机、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等一系列磁悬浮动力装备,节能30%以上,噪音由120分贝降低至80分贝以下,替代原来的高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污水处理、化工、热电等高耗能行业。荣获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知识产权380余项。 “专精特新”企业迸发勃勃生机 5月10日,省工信厅对2023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进行公布,高新区48家企业入选。 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既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又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 抢占发展先机,敢弄潮头竞风流。作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链“链主”的天瑞重工,去年获批建成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打破国际垄断,奥新医疗潜心攻关,自主研发生产的“3.0T四肢关节磁共振成像系统”,现已在全国多家三甲医 院临床应用;力创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和“瞪羚”企业,作为全市首家省级独角兽企业,力创专注先进内燃机和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研发和国产化替代,掌握了发动机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基”“搭梁”,在高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拔节生长,迸发出蓬勃生机。 躬身入局自当最大变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如何把“关键变量”变成“关键支撑”?李永胜先从自己做起。磁悬浮产业能够攻破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成功,离不开李永胜带出的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 在天瑞重工,我们看到了领导骨干和基层员工积极性的高度统一。 李永胜既是企业的掌舵人,更是企业的总工程师、技术灵魂。已逾花甲之年的他牵头研发、推进项目,每天平均工作16个小时,吃住在办公室,穿梭在实验室、车间……秘书处主任宁国亮感慨道:“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已经把工作和生活完全融为一体。” 2020年,李永胜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有人打趣说李永胜是个科学家,搞经营是弱项。他说:“企业的核心是市场,满足市场需要是我最大的追求——我也是公司最大的销售员。” 李永胜曾去拜访一位“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对方只给了10分钟会谈时间。当得知这家企业还在大量使用传统鼓风机时,李永胜给客户算了一笔账:“如果全部换成磁悬浮鼓风机,一年能节电上亿度。”客户一下来了兴趣,会谈由10分钟变成了1个多小时。客户后续招标中,天瑞重工以7项指标第一的成绩中标将近百台,成为国内磁悬浮动力装备行业最大中标案例。李永胜介绍说,仅去年一年他就拜访了7位董事长。“老大”的亲力亲为对团队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团队日以继夜攻关,甚至有员工1年自发加班天数达到140天,一年就走了别人三四年才能走完的路。经年累月的拼搏,成就了磁悬浮产业。 47岁开启创业之路 1983年大学毕业后,李永胜被分配到我国西部凿岩机械大型企业工作。从基层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技术副总经理。2005年他获得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成为我国凿岩机械行业的学术带头人。“国企25年的培养和锻炼,形成了我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 2008年,47岁的李永胜带领一支团队回到家乡潍坊开始创业,主攻高速凿岩机研发生产。十几人的团队,一个400平方米厂房,一堆零件,这就是开始创业的全部家当。临时办公地点没有暖气,冬天四处漏风,所有人的脚上都起了冻疮。天瑞重工先后搬了5次家,2013年才建起了自己的厂房。 凿岩机是一种损耗性工具,因此,产品可靠性强是用户最大的要求。天瑞重工将突破重心放在了产品质量和性能上。李永胜带着团队一点点攻关,从高山隧道,到地下深井,都留下了他实地探寻的身影。损坏的零部件都要拿回来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凿岩机100多个零部件中,经过李永胜团队改进的就达到六七十个。经过几年奋斗,天瑞重工研发的凿岩机寿命翻了一番,故障率从3%下降到3‰,成为业内质量最好的产品。 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让天瑞重工这家初创企业用几年时间就冲到了行业顶端。2018年,天瑞重工的凿岩机设备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创新已经刻入天瑞重工的基因 创新无止境。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李永胜带领团队主动出击,转换“赛道”。他带领团队先后尝试了高频破碎锤、智能喷涂机、海水淡化机等不同领域新产品的研发,直至遇到了磁悬浮。 “磁悬浮动力技术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可形成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等十几类节能装备。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污水处理、化工、热电、钢铁等高能耗行业。”李永胜坚信,在国家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磁悬浮产业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他将凿岩机产业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磁悬浮技术研发中,历经多年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了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磁悬浮制冷机等5类磁悬浮动力装备,成为国内少数掌握磁悬浮动力装备核心技术的企业。 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动力装备节能30%以上。以磁悬浮鼓风机为例,替换1台传统鼓风机,节省的电费,不到1年就能收回成本。目前,天瑞重工已经安装的磁悬浮动力装备,累计节电已达50亿度,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能源。 “1台110KW磁悬浮鼓风机,一年可以节省35万度电,噪音可以从120分贝降到80分贝,寿命可以长达20年。”李永胜说,由于悬浮状态下无接触、无机械摩擦,磁悬浮动力技术拥有节能、环保、长寿命等特点。“所以,它对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年技术攻关实现磁悬浮动力技术世界领跑 “目前,我们可以把控制精度由国际标准的25微米控制在10微米以内。”经过11年的努力,李永胜带领团队突破了一系列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磁悬浮动力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转变。“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质量上来了,成本下来了。由于大量应用场景的需要,我们又在一些新的产业上开始研发。在世界上我们处于领跑阶段,也就是说中国人在这方面走在前头了。”目前,由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动力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进一步壮大磁悬浮产业发展,李永胜牵头建立了山东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10余类磁悬浮动力装备的研发,赢得1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22年,天瑞重工获批成立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牵头建设我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体系,并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目前,李永胜主持研发的磁悬浮技术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李永胜表示,“作为节能环保产业链的‘链主’,我们要依托现在的已经形成的标准化工作组,聚集国内外磁悬浮专业人才,在山东省形成磁悬浮研发和产业化的新高地,为咱们国家的‘双碳’目标贡献我们山东省的力量。” 从一个仅十几人的小厂,一步步发展成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磁悬浮动力技术领军企业,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正是技术创新作为引领。“创新已经刻入天瑞重工的基因。在磁悬浮产业赛道上,我们将继续自主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兴工业体系,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作出贡献。”李永胜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