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账号
密码
登录
登录
温馨提示
asdjnhadkbnasondoasnlksnm
确定

院士介绍

张新长

张新长(1957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包括国家重点基金在内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和全国学会科技进步奖20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 201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创新贡献奖”、“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奖”、2019年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和“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 、2021年广东 “最美科技工作者”。 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86篇被SCI或EI收录;公开出版17部书中包括著作4部,教材13部,其中2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城市”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智慧城市”获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活动动态
  • 个人简介
  • 学术成果
04/20
2024

如何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广州大学张新长院士、王河院士说……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4月18-19日,“2024广州东部中心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广州市增城区举办。大会以“智慧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建筑业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建筑业行业专家、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聚焦行业热点,深度解读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探索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洞见施工企业管理精细化新模式,引导企业锚定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方向,培育发展建筑行业新质生产力。 大会对在增城区百千万结对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以及四位在建筑行业表现出色的建筑工匠范毅强、刘大迁、何锦祥、叶建基进行表彰,鼓励他们继续投身建筑行业,让工匠精神在建筑行业落地生根,共同为增城区的建筑业事业贡献力量。在主题演讲环节,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以《智能建造将是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做主题演讲。张新长表示,对于建筑业而言,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创建“三元世界”共生发展的模式。他认为系统性数字化智能建造才是建筑业转型未来,展望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随后,由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南粤工匠技能大师、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河围绕岭南建筑进行演讲。王河以《岭南建筑与城市设计的“三要论·七要素”——为绿美湾区而设计》为主题,分享了岭南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分享团队参与主持的经典案例,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撑。他分享介绍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珠岛宾馆到广州松园,从增城夏街村古道、古村、非遗到莲塘村春色乡村设计,以及广东省装配式农房设计大赛情况。王河谈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是其团队参与研发的以太超氢(HnOn)量子气体、AI数字真身人,以及发泡陶瓷、低空飞行产业小镇的四大关键词。他认为新质生产力引领新产业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文丨记者 陈亮图丨活动方提供

12/17
2023

智慧广州:做科技赋能弄潮儿,从便民出行开始!

来源:FM1052羊城交通台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带动地方经济与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要建设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广州作为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之一,承担建设“数字湾区”使命,致力于打造更“聪明”的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2月12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东省珠江广播电视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第206期《智慧城市,让出行更便利》直播圆满结束。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张新长;广州地铁集团一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俞军燕;广州港集团南沙四期技术部经理、自动化码头工程师李树沛,就广州智慧交通便民化、广州智慧港国际化、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发表见解,并积极回应现场观众的提问。(广州科普大讲坛第206期现场)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将“模拟人生”照进现实“通过计算机看现实世界,将物联网作为传感器,获取现实中万物的实时数据并建立联系,将海量数据用云计算存储、分析、控制,最后让人工智能完成数据规则与知识的挖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在谈及智慧城市的发展框架时这样说道。依托科学技术,造就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环保等便民产物,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使命。以杭州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智能调控交通灯为例,智慧发展在交通系统建设中要牢牢把握住“数字孪生”这一核心概念,以实景三维为基础,根据真实的物理世界创造出与之“1:1”映射的虚拟数字世界,做到“孪生城市”和真实城市平行发展,相互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让科技发展落到实处,更好服务于市民,张院士表示,“要以自然、人文和生态作骨架,城市实体、建筑和事件作血肉,时空大数据作大脑,依托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构建一个‘会学习的生命体’,达到监测、模拟、分析和预测的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张新长展望未来,张新长院士希望透过大模型、大数据的数实融合、数实共生,实现交通流量预测、交通信号灯控制、智能出行服务、交通事故识别与预防等技术,让交通系统便民、惠民、利民,形成智慧交通新局面,激发城市智慧创新新活力。建设“城轨强国”,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广州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面临新挑战。面对日益剧增的客流,轨道管理负荷加重,无论是运营安全,还是维修效率,都对广州地铁提出了新的难题。广州地铁集团一级专家俞军燕对此作出回答:“推动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跨界融合,面向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迭代研发,打造全智慧型的轨道交通生态链。”此外,广州地铁与腾讯联合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2.0”,以保障广州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便捷性,数字化赋能新时代轨道交通,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助力实现交通强国梦。广州地铁集团一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俞军燕“无人码头”:广州港力争树立智慧港口标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智慧码头广州港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无人驾驶、无人拖车等技术让广州港实现了码头整体无人化,每年减少人力成本近一亿元。广州港集团南沙四期技术部经理李树沛表示:“自动化码头的落成,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打通出海通道,树立智慧港口标杆,推动港口经济生态升级,为‘一带一路’沿海通道注入新动力。”广州港集团南沙四期技术部经理、自动化码头工程师李树沛(右一)来源:AD

12/16
2023

2023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发展高端论坛圆满召开

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

12月9日-10日,2023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第五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在中国广州圆满召开。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300多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线下出席大会,3万余人线上观看大会实况。‍本次大会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IEEE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科技经济融合专业委员会、AEIC学术交流中心、中创文景有限公司承办。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昌大学、福建理工大学、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 (ISESOOC 爱思科)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协办。‍大会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设置主会场+六大分会场,邀请了以院士领衔的近百位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并作报告,主题涵盖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多个前沿学术领域,同时各系列专业会议采用主题报告、现场提问、自由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并同期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活动。六大会场同步召开,共话前沿科技发展12月9日下午,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学术年会(IEEE PES SBLC 2023)、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3)、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MEA 2023)、新能源科学与环境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3)、理科学信息化与经济创新发展学术会议(MSIEID 2023)等六大分会场同步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圭尔夫大学、利兹三一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就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通信、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管理科学信息化与经济创新发展等主题开展特邀报告。专家们通过分享前沿尖端的学术成果,推动科研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技术、智慧资本聚集,为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赋能。院士专家大咖云集,学术交流精彩纷呈。院士专家大咖云集,学术交流精彩纷呈12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第五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在主会场正式召开。开幕式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雪玲,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王京涛,IEEE PES主席卞建华,大会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朱继忠教授先后为大会致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曾雪玲为大会致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王京涛为大会致辞IEEE PES主席卞建华为大会致辞IEEE Fellow、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华南理工大学朱继忠教授为大会致辞随后进行的主题报告环节,大会邀请到中山大学张新长院士、广东工业大学闵永刚院士、湖南大学蒋洪波院士作主题报告。3位院士分别就新型智慧城市、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学科前沿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院士们的报告将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学术成果一一展现,对学科发展及科技创新进步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报告中创新的思维及尖端的研究成果呈现,为在场专家学家拓宽了思路,碰撞出灿烂的学术火花,更受到社会各界和全球同行的热切关注。张新长,中山大学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报告题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展望—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闵永刚,广东工业大学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报告题目:《面向电子封装用功能化聚酰亚胺浆复合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蒋洪波,湖南大学欧洲科学院院士报告题目:《从农耕文明到新工业革命时代——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机遇与挑战》当天下午举行的专题分享会上,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机器人、群体智能与安全等学术前沿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场气氛活跃、研讨充分,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活跃学术交流、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学术成果产业化。本次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学术最新成果,以学术交流为载体,通过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了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是对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号召的积极回应,有利于科研从业人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赋能,促进全球学术交流及国际科技创新发展。‍

12/02
2023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第二届数字市政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

来源:中国市政

11月29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第二届数字市政高峰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数字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参加论坛的嘉宾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卢英方、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春生、副会长闫建平、吉庆坚、各省协会及分支机构代表,共同研讨数实融合的新思考、新探索、新实践,从智慧城市、数字市政、市政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等多个维度凝聚智慧力量,探索发展路径。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数字市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汪少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国际市政工程协会澳大利亚代表、澳大利亚市政工程协会CEO大卫·詹金斯,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社平,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牛超,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赵晓飞,分别围绕宏观解读、产业研判、转型标杆、企业实践等内容,在会上作主旨报告和主题演讲。姚景源表示,中国经济当前出现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最重要基础;二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事关历史全局、事关所有的重大战略决策。越能够使行业融入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当中去,行业就越有发展空间。城乡建设是新发展格局下新的增长点,其发展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将大有作为。张新长认为,时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施,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是通往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桥梁。展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对大多数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具备乘数效应下的规模收益递增优势;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结合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算力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算力是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将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汪少山表示,大发展、大变革、大课题是当前市政行业的定位基础,数实融合下,“数字市政”将推动市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市政设施项目的本质是建设满足城市与民众需求的好设施。回到用户视角,通过技术支撑业务应用,基于BIM的一体化设计生产建设模式是建设高品质的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数字市政有多方体现,在专业性方面,要基于设计规范驱动BIM一体化和正向设计;一致性方面,从方案到施工图,实现“图模量”一体化交付;协同性方面,多专业协同一体化,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合规性方面,自动化+人工辅助BIM审查,保证设计质量;经济性方面,实现基于经济与技术双向联动的最优设计。数字市政怎样转型,要通过本质牵引,构建系统性数字化新路径;要自上而下系统性构筑转型方案,自下而上加速应用数字化工具。王太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将数字化、智能化贯穿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努力提升公路的安全、效率、绿色、服务水平,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而努力奋斗。大卫·詹金斯认为,通过智慧城市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和数据的各种不同方式和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优化成本,对城市进行精细化“体检”和安全排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排放,对环境也有改善,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结合跨界协同的新技术的使用,实现智慧城市的长期持续均衡发展。张鹏在《城市市政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市政道路安全隐患数字化预警》的主题分享中,详细讲述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助力市政道路常态化检测,实现市政道路安全隐患的信息化预警。王社平分享了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他表示,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依靠BIM技术实现了设计的可视、提质、增效,未来将一步加强数据积累,以BIM数据为底座,聚焦“数出同源,一源多用、纵向贯通、横向互联”攻关目标,探索并实现BIM对设计、施工、运维的全过程联动式赋能。牛超表示,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路径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将推进实施数智升级工程,全力推动传统工程建造迈向智能升级。赵晓飞在题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分享中,详尽阐述了如何通过数据治理、“一网统管”“CIM+AR”等数字化技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此次论坛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战略部署,明晰市政工程行业及企业发展形势,梳理行业面临的痛点、难点和破局路径,聚焦数字市政标杆企业变革方向、解决方案、落地措施,通过将“更便捷高效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与“数字技术蓬勃之力”相融合,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洞见和路径参考。

12/02
2023

教师风采 | 我院张新长教授入选中国测绘学会首批会士

来源: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近日,中国测绘学会颁发了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证书。我院张新长教授入选,获得中国测绘学会首批会士荣誉称号。详解中国测绘学会会士根据《中国测绘学会章程》《中国测绘学会会士管理办法》规定,中国测绘学会自2023年起开展会士评定工作。中国测绘学会会士是按照《中国测绘学会章程》设立的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为终身荣誉,每两年评定一次。旨在鼓励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中国测绘学会向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中工作成绩卓著、学术造诣深厚,在测绘地理信息教育、科学普及、科技发展、行业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者,授予中国测绘学会会士称号。会士候选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对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展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有重要贡献者,具有较高学术威望,热心参加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交流的专家、学者。2.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教育、科学普及、科技发展、行业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者。3.积极参与中国测绘学会活动,为中国测绘学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4.为中国测绘学会与国(境)外测绘地理信息及其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重大贡献者。会士候选人可由提名人或提名单位提名。已认定的学会会士(院士)、学会分支机构、省级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具有提名资格。中国测绘学会设立会士评选委员会,负责会士评定整体工作,由学会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会士(院士)组成;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形式审查工作,由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和有关专家组成。通过形式审查、会士评定、公示等程序后,经学会党委会和常务理事会审核通过,候选人正式当选并被授予中国测绘学会会士称号,由中国测绘学会颁发会士证书。张新长教授个人简介张新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首批中国测绘学会会士、广东省教学名师,广州大学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包括重点基金在内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7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和全国学会科技进步奖2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201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创新贡献奖”和“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奖、2019年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和“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截止2023年10月底,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8篇,其中79篇被SCI或EI收录;公开出版17部书中包括著作5部,教材12部,其中2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获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城市”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智慧城市”获首批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部分资料来源 | 中国测绘学会官网

11/30
2023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三十五次学术信息交流会成功召

来源: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11月20-22日,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三十五次学术信息交流会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召开,交流会由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和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来自中南分网各省(区)测绘科技信息站(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三十五次学术信息交流会优秀论文获奖代表、中南六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会员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现场优秀论文颁奖印章交接与会人员合影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张云致辞,他指出,几十年来,信息分会在积极组织区域性测绘科技信息、学术交流活动35次,近几年来还多次组织全国性的测绘科技信息交流活动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推介会,吸引了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参加参与,丰富的多彩的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为中南地区的测绘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与信息交流的平台。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健康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要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和从业者,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谱写测绘人服务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此次交流会,共收录论文168篇,在中南分网各省测绘科技信息站(测绘学会)评选推荐基础上,从中评选出一等奖39篇,二等奖68篇。授予《基于智能全站仪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39篇论文一等奖,《利用多平台多载荷进行实景三维模型制作对比分析研究》等68篇论文二等奖,并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在学术交流环节,会议邀请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院士,作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展望——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报告,自然资源部海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作了《实景三维海南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报告。会议还就明年在广西召开的第36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进行了印章的交接。张新长院士作报告刘璐副主任作报告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是中南六省(区)策划科技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以贯彻科学技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以“求实、沟通、协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开展学术与技术信息交流活动,促进本区域测绘科技信息的交流。各单位要通过交流平台,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领会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征程“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按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加强各单位的融合聚变,加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质量发展。

11/19
2023

分论坛新闻 | 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易智瑞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召开 共商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化转型之路11月10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自然资源部地质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自然资源信息化》编辑部承办,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论坛”在德清举办。会议从产、学、研、用等多个角度,探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智能应用关键问题,分析空间智能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共商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化转型之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谭永杰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为会议致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致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对分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认为分论坛作为大会深度交流平台,促进了参会嘉宾、企业和用户对时空大数据在技术、产品等方面成果的沟通,以及自然资源智慧化进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他表示,当前地理信息进入了数据爆炸的时代,时空大数据的出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迈进了数据要素价值不断凸显的新阶段。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时空大数据的发展,围绕时空大数据的治理、数据库与平台建设以及数据流通交易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将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全面而精准的时空数据的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剑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建设的职能、工作内容和业务布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致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空间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致辞表示,在公司刚刚发布的GeoScene 4.0体系中,大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发展阶段,GeoScene 4.0把大数据从内到外地进行拓展,包括GeoAI、知识图谱等,随着GIS技术与现代IT技术的融合,GIS在大数据中的作用明显提升。目前,空间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自然资源领域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进步,通过本次论坛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推进空间大数据的发展。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进行了主题分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作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信息数智化研究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报告紧密围绕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贯穿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当今技术发展特点,研究了从感知到服务的一系列智能算法,真正实现了人机物融合、空天地一体的泛在感知、认知,并服务于城市的数智化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包括构建人机物一体的综合感知框架,实现人与地理环境的大范围时空信息的全面动态感知;实现多模态时空数据的自适应组织、融合与多层次可视化;发展基于大数据融合挖掘分析方法模型,率先实现个体行为到城市全局体征的监测;整合各行业数据与平台,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大脑,协同了多方主体,在国土空间规划、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社会精细化治理等领域支撑了政府科学决策,实现“三融五跨”新模式。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作报告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晓波以“时空信息融合智绘与智慧国土建设”为题进行了分享。李晓波认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系统性、实时性更强的时空信息基础及对其快速智能分析的能力。充分应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泛在感知、全景国土、智能中枢和场景智能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将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生态文明提供重要支撑。其中以不同层次和粒度的国土空间单元为对象,实现对各类数据的汇聚与融合最为关键。形成对空间单元画像、空间变化检测、空间冲突分析、空间情景模拟和空间影像生成等智绘能力,以此作为国土空间大模型的核心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内面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审批、监管和评价,对外服务于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政府行业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作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化规划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高振记以“大规模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构建技术与应用示范”为题进行了分享。针对简单构造区三维地质模型属性模型构建,提出了基于全球网格剖分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Geologic Information Model,GIM)构建方法,采用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研发了面向大规模GIM模型生成、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网格生成G3Dgrid、三维地质信息模型数据管理工具G3DStore和透明雄安大规模三维地质信息系统,有力支撑了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作报告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沙志友以“GeoScene数智化引擎助力智慧自然资源信息化”为题进行了分享。沙志友介绍了易智瑞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新一代国产地理信息平台GeoScene的研发进展和成果。2020年GeoScene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易智瑞公司国产自主可控的研发道路,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推进,GIS技术在不同发展时期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GIS技术也随之与时俱进。在自然资源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下,易智瑞公司更加注GeoScene平台在业务协同、数据赋能和智慧化提升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政府数字化改革。沙志友指出,GeoScene作为易智瑞公司打造的自主可控、技术领先和功能强大的国产地理信息平台,以云计算为架构并融合各类最新IT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集成,拥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与挖掘分析、空间信息可视化以及整合、发布与共享的能力,并在软硬件兼容适配、安全可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最新发布的GeoScene 4.0精琢内核,全面提升三维、大数据、影像、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和应用构建能力引擎,助力业务数智化转型。沙志友展示了GeoScene大数据技术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用途管制智检服务等方向的实践应用,同时也演示了GeoScene助力城市空间数字底座建设的案例。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作报告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张毅以“关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一点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张毅表示,自然资源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的并存,是数据生产和数据政务应用的结合与并存,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的结合与并存。只有信息化建设与实际业务高度迎合和深度应用,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提出了“实用为先,好用为命,都用为要,久用为业”的畅想。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作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主任唐长增以“智慧自然资源:人人都是传感器”为题进行了分享。唐长增基于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和结合基层实践经验,论述智慧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内涵、概念模型、业务模型及建设难点,提出基于“天、空、地、人、网、库”协同的智能化监测网络和基于网格化的治理体系等技术路线,并介绍了广西的相关探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作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室主任、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丰丹以“深度学习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李丰丹针对区域地质调查中填图对象高精度识别和高精准定位需求,提出了深度学习地质填图技术方法,探索构建了一种“数据+知识+智能算法”驱动的技术应用框架,形成了一套与填图工作同步的AI应用流程和软件平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作报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晓东以“四维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在时空大数据服务的应用”为题进行了分享。张晓东介绍了中国四维新一代商星系统建设进程及后续发展部署。基于卫星资源能力和数据服务平台,四维公司将提供面向全球范围的高精度测绘能力以及面向于各个行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时空大数据与智慧自然资源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全面感知、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提高自然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1/18
2023

江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潮连人才岛实景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来源:江门自然资源

2023年11月13日上午,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召开了江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潮连人才岛实景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项目专家验收会,邀请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长等5位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容瑞钊出席会议并致辞,市政数局和市自然资源局相关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承建单位广东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国土测绘大队和监理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的汇报,观看了平台演示和潮连人才岛全域实景三维成果,审阅了项目文档,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文档资料齐全、规范,平台和实景三维数据建设质量高,控制措施扎实有效,完成了项目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符合验收要求,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江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成后,初步构建起自然资源信息化“一网一库一平台N应用”体系框架,建立以空间数据为核心的管理新机制,形成统一的工作底图。潮连人才岛实景三维建设项目则为实景三维数据生产探索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实现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底板支撑业务分析决策,满足多维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需求。下一步,我局将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规划编制,逐步开展自然资源数据治理,稳步推进江门市实景三维建设,加强数据挖掘与应用服务能力,以信息化推动自然资源业务融合创新,服务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1/10
2023

第四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圆满举办

来源:广东科技报社

11月4日下午,第四届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产生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本次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三合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承办 。决赛采用线下比赛+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21支代表队共105名选手参赛,邀请包括“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在内的专家担任顾问和评委,负责决赛题库的编审、决赛现场评判、监督指导。为公众带来一场丰盛的科普盛宴。经过必答题、风险题、挑战题、团队协作题、实验操作题、盲盒演讲题等6个竞赛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中山市代表队获得一等奖;佛山市代表队、惠州市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深圳市代表队、东莞市代表队、湛江市代表队、茂名市代表队获得三等奖。同时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和个人标兵奖。本届大赛分为线上竞赛、线下总决赛两个阶段,大赛聚焦“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题目涉及多个科学领域,不仅关注高新科技、科研成果、能源技术、科技前沿等国之大者,还有食药安全、气候与环境、应急避险、信息技术、科学常识等与公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内容。突出“互联网+科普”载体优势,首创手机、电视、电脑多终端互动答题赛事系统,新增专题和组队学习等创新玩法,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的互动趣味体验,线上答题人数达994万人次,比上一届增长了3.5倍。其中,组织发动参赛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的有3个地级以上市,分别是江门市400万人次,茂名市129万人次,云浮市122万人次,有效扩大了科普参与和传播的覆盖面,实现“科普进万家”,在全省营造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评委专家组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在代表评委专家作点评时,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大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参与人群广泛,对于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共2页/18条数据

学习经历

1978.02  -- 1982.02    武汉测绘学院  学士学位
1987.08  -- 1990.0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
1997.10  -- 1998.10    英国东伦敦大学测量系  高访学者
2001.08  -- 2004.06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03  -- 1985.07    新疆测绘局内业队  助理工程师
1985.08  -- 1987.07    湖北省测绘局制图队  工程师
1990.07  -- 1994.02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系  讲师
1994.03  -- 1997.09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  副教授,室主任
1998.11  -- 2001.07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  副教授
2004.07  -- 2017.08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导
2017.09  -- 2023.08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级教授,博导,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工作业绩

张新长教授长期致力于地理空间信息多源数据融合集成、智能化管理与数据库自动更新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系统性工作,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并在城乡统筹空间规划等领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其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贡献体现在: 一、创立了一种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融合集成的理论方法与模式。 二、创建了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与空间数据库动态更新智能化处理平台 。 三、提出并构建了城乡统筹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

2021.01   -- 202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1441),“深度知识学习驱动的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建筑物变化检测”
2019.07   -- 2022.0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2018YFB2100702),城市多源(元)多模态数据精准获取与高精度融合--多源(元)时空数据智能处理与高精度融合技术
2017.01   -- 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453),“保持拓扑关系与几何特征的矢量地图水印纠正方法研究”
2015.01   -- 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178),“基于模式识别的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关键技术研究”
2016.01   -- 2018.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A030311016),“基于数据挖掘的多尺度空间数据更新信息的自动识别与传递”
2013.01   -- 2015.12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20120171110030),“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方法研究”
2012.01   -- 201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246),“基于多主体系统的区域功能区位选择与演化模拟研究”
2010.01   -- 201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216),“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分析与模拟”
2005.01   -- 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1106),“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以广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被变化为例”
2013.01   -- 2015.12    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城市复杂时空数据集成分析与空间决策模拟”

学术任职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第六届和第七届委员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 理事/副秘书长
广东省测绘学会 副理书长/监事长
中国测绘学会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 智慧城市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获奖信息

2022.01   城市时空信息智能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20.01   智能化地图综合与多尺度级联更新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2020.01   新型城镇化建设地理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20.01   国土空间规划监督评估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2020年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6)
2018.01   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8.01   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智能化构建与应,2018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
2017.01   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016.01   面向城乡统筹规划的辅助决策服务平台,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2016.01   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015.01   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5.01   城乡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1)
2014.01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体系,2014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3)
2014.01   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2014年度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3.01   土地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2013.01   东莞市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智能式规划系统平台建设,2013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2.01   基于数字城市建设的“一张图”应用模式研究,2012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1.01   佛山市基础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2011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0.01   县域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创新建设应用研究,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0.01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2010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